《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1一、课程设置 1(一)设置依据 1(二)课程定位 1(三)设计思路 2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22.教学模式与方法 23.教学效果评价 2二、课程目标 3(一)知识目标 3(二)技能目标 3(三)素质目标 3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4四、实施建议 16(一)教学基本要求 161.师资要求 162.实训基地要求 173.仪器设备要求 174.课程资源 17(二)教学建议 181.教学模式 182.教学方法 183.教学手段 18(三)教材选用 18五、学生考核与评价 18六、教学项目设计 19教学设计一:19教学设计二:21教学设计三:22教学设计四 24教学设计五:26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参考学时:68 学时适用专业:三年制中职中专护理专业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基础》、《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编制团队:外科教研室一、课程设置(一)设置依据《妇产科护理》课程是在充分调研护理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明确了职业能力,进行了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并且,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兼顾执业护士考试要求的基础上设置。(二)课程定位《妇产科护理》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以《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病理学》、《药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的《急救护理学》、临床实习等期课程的学习奠定护理理论、护理知识与护理技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孕产妇、妇产科病人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初步具备开展妇女保健工作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能力。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在临床实践中为妇女健康提供服务。《妇产科护理》开设于第三学期,共 68 学时,其中理论授课 50 学时,实训课 18 学时,理论与实训课时比例为 2.8:1。三)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根据护理工作发展和完成护理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临床护理专家、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发、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上,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为依据,进行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重组,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产科护理、新生儿护理、妇科护理、计划生育护理、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