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涵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涵_第1页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涵_第2页
梁祝故事的文化内涵_第3页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被称作我国四大民间故事。影响广泛久远,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文学、音乐、歌舞等艺术形式都曾以此为题材创造出许多经典作品,形成了蔚为大观的梁祝文化。千百年来,它以反抗封建礼教,崇尚爱情自由的鲜明主题,受到大家的喜爱,老幼皆知,传诵不息。有关梁祝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从有关史料的点滴记载到民间流传直至搬上现代的舞台银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从晋代至隋唐的传说,宋代的诗词,元、明的戏剧,清代的歌谣,及至现代的戏曲、影视、小说、音乐、舞蹈等,文艺样式五彩缤纷,梁祝故事被翻译成英文、法文、马来文、爪哇文、巴厘文、马都拉文、朝鲜文等流传至世界各地,该剧不仅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 ,日臻完美的艺术样式,显耀于国际文化之林,更重要的是该剧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 梁祝故事是在梁山伯和祝英台婚姻悲剧的基础上改造、发展、完善起来的,期间的每个阶段的衍变,都是社会与时代的深刻积淀。故事的叙事方式由一条线索发展成若干条线索,由事件的简单记载发展到全方位勾画渲染,体现了不同时期民间传说叙事艺术的日益多样化与成熟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 第一,梁祝故事正面塑造了一个反抗封建礼教、要求男女平等的封建闺阁妇女形象。故事一开头就展开了尖锐的矛盾—“避婚·求学”,从这里就表现出祝英台强烈的个性和反抗性。接着中途和梁山伯相遇,一见倾心,草桥结拜,也是从正面来描写祝英台蔑视礼教。在“书馆谈心”中,同处同宿三年而能纯洁无瑕,两无猜忌,更是一种大胆的构思与创造。梁祝故事属民间创作,是一个产生于士大夫阶层的故事,一旦流传民间,就引起了本质的变化,经过劳动人民的艺术加工,祝英台的性格,就由一个纯粹的闺阁小姐,逐渐具有劳动人民对婚姻问题的看法和理想。所以祝英台这个人物,如果同文人创作中的人物:崔莺莺、林黛玉加以比较,较之《西厢记》中的莺莺那样“自见了张生”,就“神魂荡漾”,显得纯洁;较之《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那样抑郁抱恨而死,不敢和封建礼教作正面斗争,显得勇敢。 第二,具有丰富的神话色彩。梁祝故事是一个民间传说。传说虽然是神话的发展,但传说和神话仍有区别。因为传说是历史的,往往与某种场合和真实人物发生关系。即便是虚构的人物,也要赋予它以姓名和出身、籍贯,如梁祝故事即其例子。就因为这个缘故,一般传说也从而失掉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