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第1页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第2页
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_第3页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老师的读书笔记《教育的目的》读后感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教育家。他在书中提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进展的一个过程,要极力培育学生把思考和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把学习成为一种需求。还指出在生活和劳动中,不能利用和使用的知识是相当有害的。而教育的核心是不能让知识僵化,要它充满活力,活泼起来。说的多好啊!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宏大而又难解的问题。身为一个多年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读完怀特海教授的作品后,不禁被深深地触动了。之前并没有深思过的这个问题,也时常在脑海中盘旋。 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素养教育的今日,我们更要去考虑教育的目的。假如教育工作者没有办法从思维上更新观念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教育方法,那会如怀特海所说“从一种形式主义陷入另一种形式主义,从一团陈腐呆滞的思想陷入另一团同样没有生命的思想中。”新课改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老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递者,而是通过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推断学生的实际需求,越来越多地激励其思维,推动和鼓舞学生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探究。教育的目的也许无法简单地明示,但作为老师,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对于生活的灵感、感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悟和制造,“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 怀特海教授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以往的应试教育中,师生们为了丝毫的分数之争全心全意地死记硬背那些“无活力的概念”,真是可悲至极。我们绞尽脑汁给学生传授知识,目的好像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猎取高分,即使搞一些实践,做一些拓展,也是因为考试中有这样的题,我们在这些活动中关注的不是学生到底有什么真实的思想,他的实践能力是否有利于他当下生活的改变,而是他是否经过活动得到了考试中能得分的素养和能力,虽然有时候这也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因为考试必须具备的思维和能力可能我们老师也没有真正弄懂。教育沦为老师生存的工具,文化根本不在我们的考虑之列,或许我们自身就是一个没有方向的人,因为我们当初受的教育和我们给予学生的教育都是一样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