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已具备一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 (二)城乡差距扩大威胁可持续发展 1 收入差距扩大 2 社会福利差距扩大 3 财产拥有差距扩大 4 生活水平差距扩大 (三)拉动内需战略 (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内涵 1 生产发展 2 生活宽裕 3 乡风文明 4 村容整洁 5 管理民主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意义(课本) 1 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 2 是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3 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4 是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实例: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1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保障占人口大多数农民参与发展进程。 2 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国际经验表明,工农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前提,我们把农村发展纳入现代化进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工业化城镇化同步推进,让亿万农民享受现代化成果。 3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我们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大部分农村经济文化等依然较为落后,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扭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4 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和基本立足点,农村集中了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可靠最持久的源泉。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刺激消费,从而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增长。 5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和谐,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缓解农村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安排 (一)农村生产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1 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换能力 2 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3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4 积极推进农村结构调整 5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6 加快发展循环农业 (二)农民生活宽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1 拓宽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