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与创新1 李春田 内容提要:标准化与创新的“交互扩散效应”,既是揭示标准化与创新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又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化的内在规律,尤其是标准化体系形成机制的切入点。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标准化理论、原则、理念、方法论和管理体制需要创新,将自身的理论基础从工业经济时代转向知识经济时代,从为计划经济服务转向市场经济服务,从适应大量生产的要求拓展到适应个性化,多样需求和市场形势多样变化的要求,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一 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 创新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或者说是一次跳跃,一次质变。而这种转折、跳跃或质变的发生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具备,就有创新的可能,条件不具备,想创新也创不出来。标准化对创新来说似乎是矛盾的、相互对立的,其实它们是对立的统 一。标准化不仅不会限制创新,而且恰恰是为创新准备必要的条件,两者存在着互动关系。 1、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积累 技术创新是突破、是质变,甚至是对以往的扬弃和否定。但通常情况下,质变是以量变为基础的。 许多技术创新成果中常常凝结着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成就,它实际上是经验和技术的积累过程。 尽人皆知,作为产业大革命标志的蒸汽机,是瓦特(1736~1819)发明的。其实,早在l7世纪,人们已经知道通过冷凝产生真空作动力的方法。而且,在瓦特出生之前,巴本(1647~l7l4)和纽可门(1663~1729)已经制造出蒸汽机原型,后来斯密顿(1724~1792)为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做了大量改进实验,写出了130个实验报告。瓦特的贡献是用布莱克(1728~1799)发现的潜热原理,改进了冷凝器,工效提高了5倍,节约燃料75%; 发明了曲轴,解决了将蒸汽机的往复运动转换为工作机的圆周运动的难题,从而使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瓦特的发明是伟大的技术创新,但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更不是从零起步,是一代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积累也就无所谓质变和创新。标准化过程本身就是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过程。一项标准的产生,要做许多工作、经历许多环节,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把截至时间某一点为止人类社会在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加以总结和提炼,纳入标准,这就是积累。而标准的实施过程就是普及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又会有新经验和技术的再创新,随着标准的修订,这些经验和创新成果又被纳入标准。这就是技术的再积累。这个标准的 制定——实施——修订”过程,恰是经验和技术的“创新— —普及— —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