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事情写清经过什么是事情的经过?一般来说,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样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呢?任何一件事,总是要它发生的时间、地点,总是要涉及到一些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总是要有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阶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事情的“六要素”。记事文章,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写清了“六要素”,人们对这件事才会清楚、明白。在这“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而“经过”部分又是记叙的核心,是头等重要的,是记事文章成败的关键,是必须要写清楚,具体的。一、学会观察。生活中和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这些事是习作的好材料。观察好了写起来就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我们应该“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1、观察有顺序。小学生写作,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主要毛病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不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周围的事物而造成的。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的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的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的顺序。基本的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学生观察有顺序了,写作时才能做到有顺序。2、观察要抓特点。要注重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之处,捕捉它们的特点。这样,才会使写出来的文章鲜活、生动,才能防止写出来的话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例如,人物的神态,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神态。场合不同,同一种神态表现出的意义就不同。笑,有微笑,有开心的笑,有冷笑,有假笑等,它们表达的意思都有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中每个笑都表露出它特有的意思。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把一件事做得很好的时候,别人的一个笑,可能就表示称赞;当你把一件事做错了,这时,别人的一个笑那就是鄙视的笑,虽说是同一个笑,可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表达的意思就不同了。这样去观察事物,不仅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还使学生在写作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3、观察要“五官参与”。我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西红柿,通过视觉,了解西红柿的颜色、形状;通过触觉,感觉西红柿外表的光滑;通过味觉,品尝西红柿的滋味;通过嗅觉,闻一闻西红柿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在一件事情当中,人物会说话、会做一些神态和动作,还会有一些心理活动。这些都写清楚了,就能够把事情真实的展现在读书者面前,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喜欢读,爱看。1、范文引路。利用学生的一篇范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一个学生在写自己在教室中拣到一元钱这件事时,有这样一段描写:教室里冷冷清清的,外面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这是同学们游戏的声音。我挺了挺身子,想走出去。突然之间,我看到了那一元钱,于是又不有自主地坐了下来。向四周望了望,只有三五个人趴在地上拍纸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我。我看看那一元钱,心里不住地想:如果这是我的该多好啊,我可以买三大张拍片。想着想着,我就禁不起诱惑了。我还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用直打颤得手将那一元钱迅速拾起来,塞进了衣兜,边塞便装着如无其事的样子四处张望,确信的确没有人知道我做了什么,才哼着歌走出教室。这一段描写具体生动,作者主要是抓住自己的动作和心理两方面来的,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的场面。让学生在短文中找一找、画一画我的动作和内心想法,读一读,想一想这些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有什么好处?学生经过讨论和思考,认识到:这些描写真实的表现出“我”当时害怕、不安,写出了每一个清楚的细节,就像在眼前表演一样。2、情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