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疫情中的青少年感人事迹 疫情中的青少年感人事迹 1 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态势凶狠的新冠肺炎疫情阴影笼罩荆楚大地,并迅速蔓延波及全国。面对战“疫”,全国人民站在一起、心手相连、同舟共济、共同坚守、全力应对。在这场看不见硝烟但生死攸关的激烈战斗中,许多 90 后、甚至 00 后挺身而出,勇做“逆行者”,当好“守门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践行着“青春担当”。 20 岁大学生志愿者:“不让青春留遗憾!” 疫情发生后,许多刚进入象牙塔、平均年龄 20 岁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敢逆行点亮“志愿红”。他们身着红马甲,佩戴红袖章,穿梭在每一个小区楼栋,奔走在每一条公路干道,活跃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防疫检查、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知识宣传、物资派发、心理疏导,他们有的是追随父母长辈的步伐,有的是兄弟姐妹同战“疫”,有的是朋友同学齐上阵。摘下口罩,他们是青春洋溢、稚气未脱的在校学生;戴上口罩,他们用逆行者的身姿诠释着“小战士”的勇敢与坚毅,彰显出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 24 岁护士请战:“我是汶川人呀!” “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呀!”今年 24 岁的佘沙是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同时也是 2024 年汶川地震幸存者。疫情爆发后,她连续两次报名请战驰援武汉,终于如愿。2024 年的汶川地震,年幼的佘沙见证了全国各地对灾区人民无私的援助。12 年后,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她不惧风险、不忘恩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用饱含深厚情谊的行动诠释着感恩奋进的时代内涵。 27 岁博士:“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 疫情发生后,电子科大“90 后”博士黄山第一时间联系政府,希望可以提供帮助。作为“网红”羽毛球机器人的研发者,黄山及其团队成员根据防疫实际,投运自主研发的机器人在医院门诊大厅、隔离病区进行 24 小时的防疫宣教、物资配送和便民服务工作,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缓解了一线医务人员工作强度。“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处在这个岗位,现在正是我们上的时候。”在全民抗“疫”中,许许多多如黄山一样的青年人才,勇于担当、各显所长,用专业力量筑牢疫情防控钢铁屏障。 29 岁医生:“推迟婚礼,请战一线。” 假如没有这场疫情,“正月初八应该是彭银华医生最值得期盼的日子,办公桌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