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管理促发展,凭借教研强素质小学抓教学管理、校本教研工作汇报我们新集完小现有教职工22名,其中50岁以上的教师7名,占三分之一,40岁以上的教师10名,40岁以下的教师5名,且都在三十岁以上。面对教改形势,特别是在落实新课标、实施新教材方面,使我们深感举步维艰,无所适从。这些教师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辉煌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而面对新形势、新教材、新教法,他们何尝不想再创辉煌。可是年龄偏大,思维不免有些迟钝,加之大都承载着家庭重荷,精力有限,让他们一下子转变观念,接受新事物,确实有些困难。然而,教育改革的形势是不容你摆什么条件的,做为一所学校要想提升自身形象,求得自身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改革逼你没商量。为此,我们学校从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狠抓校本教研入手,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育形象。一、狠抓常规教学管理。为了使教师尽快适应教改形势,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从抓常规教学管理入手,促使教师接受新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素质。1、建立常规教学管理机制。我们建立了由校长挂帅,副校长(管业务)、教导处、教研室、教研组(文、理、综)组成的常规教学管理网络,并实行领导班子驻组制,班子成员根据各自所任学科,所在教研组、任驻组领导,协助组长抓管理,这样每个组,连组长都有2至3名领导抓教学常规管理。保证教学常规落到实处。2、健全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为了使管理有章可循,我们制订了《教学工作管理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常规教学、教研教改、教学检查、教学目标及总结考核五个方面。对校长、教导主任及教研组各层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制订了具体奖惩措施。对教师教育教学各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3、优化管理手段,实行“一册制”。为了让教师在落实常规时明确该做些什么?怎样做?便于操作,同时也有利于常规资料的保存,我们设计了《教师业务手册》。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教学常规、教学评价”三大版块共计26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学思想、教学纪律、常规监控管理方案,奖惩制度、责任书”等涉及教师教学行为的九个方面的内容;“教学常规”包括教学计划、备课、教研专题、单元测试记录分析、培优转差记录等十个方面资料性内容;“教学评价”包括:“听课卡、教学效果量化标准、常规考核方案表等七个综合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设计了一份“常规监控量化考核细则”。每月检查时根据教师完成情况逐项量化打分。这样教师平时可以直接对照“量化表”要求去完成相应的常规。检查过后教师落实常规的情况能得到及时反馈。教师还可以对照自己得失分情况,进行自我反思补救。另外还设计了“常规量化统计表”各组将本组教师所得分逐人登记起来。有利于教师横向比较。学期结束后,将几次检查的分加起来求平均值,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有效地监控教师落实常规,也有利于各组进行监控,更有利于教师个人成长。几年来,从考核表反映出教师的常规落实情况来看越来越好。刚开始实施时最低只有67分,而现在,每次全部是90分以上的,最高达99分。每学期结束后,由教导处将《手册》连同备课笔记一起统一收起来保管,便于学校对教师业务成长情况进行跟踪考察。通过实施“一册制”,教师一致反映。这样避免出现“平时不烧香,临阵抱佛脚”的现象,也养成了自觉遵守常规的习惯。同时也避免了资料零乱和散失现象,有些活动做了没有记载,记了检查时又找不到。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师们的意见进行改进。4、强化过程管理。学校各层管理人员注重过程管理,除每月按时检查外,各驻组领导和组长还注意平时单项抽查和督促,例如:随堂听某位老师的讲课后,随时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如发现未备先讲现象,当场在手册上扣除本月该项分值。校长除重点协助督查综合组外,还经常抽查全体教师落实常规情况。每学期每位教师抽查2-3次,每次都要将抽查情况与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并随查随签字。事实证明管理出效益,管理造就人,管理才能促发展。我们学校的教师在各层常规监控机构督促下,不仅很好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业务能力。如在使用电教设备上,常规细则要求“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