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整理地震勘探原理(采集部分)试卷一一.名词解释(30 分,每题 3 分)1. 观测系统:地震勘探中的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与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2. 振动曲线:一个质点在振动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3. 分辨率:两个波可以分辨开的最小距离叫做分辨率。4. 折射波:地震波以邻界角入射到介质分界面时,透射角等于 90°,透射波沿界面滑行,引起上层介质震动而传到地表,这种波叫做折射波。5. 屏蔽:由于剖面中有速度很高的厚层存在,引起不能在地面接收到来自深层的反射波,这种现象叫做屏蔽效应。(如果高速层厚度小于地震波波长,则无屏蔽作用)。上部界面的反射系数越大,则接收到的下部界面的能量越小,称屏蔽作用越厉害。6. 波阻抗:介质传播地震波的能力。波阻抗等于波速与介质密度的乘积(Z 二VP)。7. 频谱:一个复杂的振动信号,可以看成由许多简谐分量叠加而成,那许多简谐分量及其各自的振幅、频率和初相,就叫做复杂振动的频谱。8. 尼奎斯特频率:是指采样率不会出现假频的最高频率,它等于采样频率的一半,也称为折叠频率。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也以较低频的假频出现。9. 视速度:沿检波器排列所见的波列上被记录的速度。时距曲线斜率的倒数。10. 反射系数:反射波的振幅与入射波的振幅之比,叫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二.填空题(20 分,每空 1 分)1、请用中文写出以下英文缩写术语的意思:3C3D 三分量三维;AVO 振精心整理幅随偏移距的变化。精心整理2.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就形成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3. 地震波传播到地面时通过——检波器—将—机械振动信号—转变为—电信号。4. 二维观测系统确定后,改变炮点间隔,会使覆盖次数发生变化。5. 沿排列的 CMP 点距为 1/2 道距。6. 通常,宽方位角观测系统的定义是:当横、纵比大于—旦时,为宽方位角观测系统。7. 线束状三维勘探中,子区是指两条相邻的震源线和两条相邻的接收线所确定的区域。8. 三维地震勘探工中沿构造走向布置的测线称为联络测线 」 垂直于构造走向的测线称为主测线—。6. 反射系数的大小取决于—界面上下—地层的__ 波阻抗差异—一 的大小。7.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一般可分为水平(横向)分辨率和垂直(纵向)分辨率。8. 在行业标准中规定,覆盖次数渐减带一般要求大于」移孔」和最大炮检距的一 1/5(或 20%)三•计算题(10 分)1. 计算下图中反射界面的反射系数。P=2.5g/cm3v=3000m/s11P=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