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中文化特色词的英译研究黄中习1摘要:本文界定壮族文化特色词的范围,并以英译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为例,说明为获取尽量翻译补偿的功效、充分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涵义的四种译法。关键词:《史诗布洛陀》;壮族文化特色词;英译1. 引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语言常常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种社会现象。人们生活 、劳动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语言。如果某一事物在人们所生活的客观环境里不存在,那么语言文化中就可能出现词汇空缺(lexical vacancy>。简言之,就是不同语言文化中我有你无的词汇现象。谭载喜《中国翻译词典》中指“出: 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而又给翻译造成很多困难的现象,可以概括为:一、由于生活环境、经验的差异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三、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四、由于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同而引起的词汇空缺;五、由于语言或非语言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词汇空缺<转引林煌天,2005:102”)。 壮英民族在历史地域、语言文字、文化思维、风俗习惯、宗教观念等方面差异很大,壮族典籍中有很多文化特色词,英语中难于找到对应词。本文拟以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英译为例,探讨壮族典籍英译中文化特色词词汇空缺的不同译法,以尽量取得翻译补偿的功效,充分传译壮族文化特色词汇内涵和外延意义,为我国民族文化典籍对外翻译提供参考。2. 壮族文化特色词文化特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