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学年市级“个人课题”申报表姓名所在部门研究领域性别男职称学科文化程度本科职务电话课题名称与课题界定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在初中课堂教学实施的研究》课题界定:新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教学内容初高中知识的脱节,如何让这些知识重新呈现,不是单纯的知识点的罗列,知识的传授,而是要以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学习习惯,新型教学方法等呈现。衔接知识在初中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在学习初中相关知识后的知识的引申和深化,在教学中,把知识分解到相关的章节内容中,是对初中知识的后续学习和再认识。教学中不是简单的“告诉”,而是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学的重点不是传授相关的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增强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有效途径。研究目标与理论依据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型教学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探索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开展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切实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3、为知识和能力找到更佳的衔接点,为将来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打下竖实的基础;4、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5、通过自主探究型教学研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6、通过自主探究型教学研究,能为教育改革积累经验,把全校数学教学不断向前推进,打造我校数学教学的特色。课题依据(一)现实背景1、2002年我省初中阶段全面实施新的《数学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2004年,我省13大市全部进入实验区。课改带来的衔接问题是多方面的:课标的问题——因为处于实验阶段,新课标本身存在着高初中不够衔接的问题;教材的问题——课改后的新编教材与初中教材的衔接问题。有的内容在初中要求过低或不做要求,但是在高中学习中却是需要或者要求较高。鉴于初高中课程功能、课程内容的要求及能力发展要求的不同,教法与学法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尤其是高中进入课改实验,课标和教材存在着较大的衔接不畅的问题,给进入高中的同学对高中知识学习带来了很大障碍。2、2006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高中数学衔接读本》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以上问题。但高中一开始,数学的学习内容多,学生的时间少,学习量大,任务重,因此没有充分足够的时间学习,消化,领悟。另外,因为是初中知识的延续,教材的内容难免零散,没有体系,呈现方式上多以知识的罗列,有枯糙、单调之嫌,致使学生不能理解,多以生搬硬套。3、我校是于2003年创办的一所国有民办学校。建校三年来,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和“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功”的办学目标,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高扬“高质量,轻负担,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培养德才兼备的精英”的办学理念,实施精品战略,学校以科学、严格的管理模式,过硬的教学质量,奋进的校风、学风,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信赖,已成为江宁区学子们上初中的首选学校。我校较其他学校生源优秀,另外,我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为研究本课题提供了有力的物质和时间的保证。4、传统的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知识获取的过程、方法,尤其是“应试教育”,以功利性为价值取向,以传授、灌输为特征,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即知识记忆为重点,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唯一依据,强调师道尊严,课堂教学死板,学生被动接受,师生双方都不能也不敢“标新立异”,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命的活力,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学生缺乏个性。而人类已跨入新的世纪,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迈进。这就要求人们对大量信息给予独立判断,有效筛选和整合。也就是说,现代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加速人的自主探究建构,并正确发挥其作用。因此,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