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险透明度管理理论及现状和策略VIP免费

保险透明度管理理论及现状和策略_第1页
保险透明度管理理论及现状和策略_第2页
保险透明度管理理论及现状和策略长期以来,金融保险业运行透明度差、过度屏蔽信息,导致金融保险体系风险不断累积,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对全球金融危机和保险偿付危机的接连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保险市场,由于保险信息披露机制发展的滞后,造成保险市场透明度不高,行业社会形象长期得不到改善,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和威胁到保险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保险透明度监管兴起的理论根源保险市场为什么需要透明度监管。具有怎样的理论依据。这是在保险监管实践中必须首要回答的问题。纵观近代经济金融史上出现的重要理论,与透明度监管相关的理论,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要有信息不对称理论,从管理学角度看主要有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法学角度看主要有知情权理论。这三大理论从不同视角对信息披露和透明度监管的必要性做出了相关的理论解释,可以说是保险透明度监管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理论渊源。(一)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微观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stigliz)在其代表作《竞争性保险市场的均衡:关于不完全信息经济学的尝试》中,对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一方面,投保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投保前,由于投保人更加了解保险标的具体情况,掌握更多关于保险标的真实风险状况的信息;而保险人对此并不了解,只能按保险标的大类来厘定保险费率;只有当保险标的实际风险水平高于保险费率时,投保人才倾向于办理保险而不是自留风险,这就迫使风险相对较低的投保人不断退出保险市场,并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保险市场的无效率。投保后,由于风险已被转移,投保人会降低自身防范风险的努力,甚至故意造成损失或加剧报失以获得赔偿,这就大大增加了风险发生的概率,加大了保险标的发生事故后的平均损失,促使保险人进一步提高保险价格,从而增加了保险业成本。另一方面,保险人也存在利用其信息优势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承保前,由于保险人掌握着更多第1页共9页关于保险公司经营实力、保险专业知识、保单条款信息、保险精算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可能趁机通过虚假宣传、隐瞒保险条款信息、代理人误导、或实施局部市场定价策略以不正当的低保费吸引投保人,从而使投保人陷入选择困难而放弃购买保险,或选择了并不是最能保障其利益和需求的保险公司及保险产品。承保后,保险人为了减少保险赔付和投保人退保带来的经济损失,则倾向于借助在风险处理、理赔条件和程序上的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不披露、减少披露或虚假披露赔付标准、财务状况、公司治理等信息,产生惜赔、拖赔、拒赔等种种道德风险行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存在,严重损害了被保险人的利益,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形象和声誉,降低了社会福利。(二)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一词最早是1963年由斯坦福研究所的一些学者提出的,他们对利益相关者的定义是: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些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在保险业,投资者、债权人、被保险人、保险经理人、保险员工、保险中介机构、社会公众和政府都是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与保险人进行业务往来时,需要清楚知悉保险交易的性质、存在的风险、潜在的损失、公司的赔付能力和服务水平等。但在信息披露不完备的条件下,保险人享有自身内部经营、财务风险、潜在损益等信息,而保险交易参与者并不掌握这些信息,这就使得投保人、债权人、中小投资者等利益主体相对于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处于信息弱势地位,就会导致相关的利益主体做出错误或欠缺公平的交易决策。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可以改善其与投保人等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增强保险透明度,使得利益相关者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优决策,提升保险市场运行效率,确保市场信心。(三)知情权理论。知情权最早运用于公法领域,公法上的知情权包含两层含义,即人们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社会生活方面的权利。后来,知情权逐渐被援用至私法领域,规定在市场交易中,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负有主动披露产品信息等如实告知的义务,从而间接规定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保险市场中,大部分投保人都是...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