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拿来主义【教学目标】:1、理清本文思路,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2、学习鲁迅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道理。3、认识到文明对话中必须具有自主意识,懂得怎样选择外来文明中的积极因素,并能对现实中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分析。4、整合本专题,明确在文明对话与交流中的正确态度与方法。【教学重难点】:1、学习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2、运用“拿来主义”,对现实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一、导语:天津有位作家叫冯骥才,他出访法国时,曾有一件趣事,同学们知道吗?(略作停顿说)在一次访法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冯先生发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冯先生,会怎样回答呢?(多方启发,让学生进入角色)冯先生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了满堂喝彩。是的,冯先生的意思是说我们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继承文化遗产和我们的改革开放一样,只要我们坚持“拿来主义”的原则,就一定成功。为什么要拿来,怎样拿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拿来主义)。(教学设想:以一个幽默的故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急切地想知道“什么是‘拿来主义'”,下面的问题就水到渠成了。)检查字词掌握情况:礼尚往来(shdng;崇尚,重视)。自诩(xu;夸耀,说大话。)残羹(gdng)冷炙(zhi):吃剩的饭菜,借指权贵的施舍。冠冕(guanmian)古代帝王、高官的礼帽,引申为体面。玄(xudn)虚: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剔(tl)除蹩(bie)进毛厕(ce)孱(cdn)头:懦弱无能的人。二、背景介绍本文写于 1934 年,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党统治者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利用各种场合向帝国主义讨好,以达到维护反动统治的目的。这篇杂文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应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学理论遗产。三、感知文本1、研读标题,发现问题。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