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在学生的心田里流淌——记关爱留守儿童随想摘要随着近年来农民工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突显。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和帮助.这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班主任要学会用真情从平时生活细节、亲情体验、心理教育等各个方面加强教育引导,让留守儿童找回亲情、找回快乐,健康成长。关键字:班主任留守儿童关爱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他们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伯伯们生活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独自一个人在家,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幸福的生活,他们是多么羡慕呀!他们也想每天睁开眼睛就能看到爸爸妈妈关切的眼神、灿烂的笑容,也想每天放学都能见到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也渴望夜深人静或风雨交加的夜晚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入睡,当他们做错事被老师批评时,当他们得到表扬时……这所有的痛苦快乐他们都想和爸爸妈妈分享,可是这小小的愿望却无法实现。面对这样一群留守儿童,我悄然陷入了一片沉思中:怎样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关爱这些留守儿童。(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是搞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础。由于留守学生的年龄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等情况的差异,每个班主任所要面对的留守学生都不一样。因此,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得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有的放矢地因人施教。怎样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呢?我的经验是:深入基层,进村入户,找村民、老乡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对班级留守儿童逐一进行调查。建好以下留守档案。1.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同伴关系、心理需求、学习成绩等;2.留守儿童的父母情况:包括父母姓名、外出务工的地址、联系方式、对孩子的关心程度等;3.留守儿童代理监护人情况:包括与留守儿童的关系、住址、文化程度、联系方式等。在此基础上,予于整理建档,一旦登记资料发生变化,及时给予更新。(二)真情关爱,给留守留守儿童温暖班主任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班主任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例如:我班的王某在做我的家庭作业时做的一塌糟,我就知道他上课走神了,回家又没有人指导他的作业。所以第二天只能稀里糊涂的把作业交给老师。关注他这一点,我便主动跟他的爷爷沟通,让孩子的爸妈多跟孩子通电话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远在外面打工的父母没有忘记他,一直深爱着他,多鼓励多激励他。还有周一到周五可以放在我这边做作业,回家不会的问题也可以主动跟我沟通。除此之外,我还让爷爷都陪他一起玩,让他不感到孤单。时不时我也会和他谈心,让他充分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怀。同时,我也要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三)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班主任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自己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每学期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希望家长多打电话,或多写信与学校联系。呼吁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要利用电话、书信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亲子互动,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里是牵挂着他们的。(四)对留留守儿童的错误及时谈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我班留守儿童李某,其父母均在广东打工,尤其70多岁爷爷代为照顾,平时喜欢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