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策略“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唐代思想家教育家韩愈对教师职业的精辟论断。这里的“道”,指的是伦理道德、处世之道、思想与职业道德等。也就是说,做教师其首要任务是修身养性尔后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说,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一、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要想正人必先正己。作为育人净地的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严谨而正派的工作作风。那么,怎样抓好领导的作风建设呢?1、身正为范。学校领导兼有领导者和普通教师双重身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师的育人艺术,也是领导者的管理艺术。学校领导经常要求教师在言行举止方面要作好学生的表率和榜样,那么,领导自身在工作、学习、生活等诸方面也应做好教师的楷模,身正才能影直。要求教师不做的自己首先遵守,要求教师应做的自己率先垂范。然而,有的学校领导再三要求教师不抽烟、不酗酒、不赌博,而自己总是一贯地“身先士卒”,首当其冲,挪用公款,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这怎么能正人呢?与其用威慑的语言训诫人,不如用切实的行动感召人。学校领导的工作作风只要做到了“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才可能对教职工的管理起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示范作用。2、言而有信。学校领导必须言而有信,言必行,行必果,方可得到师生员工的尊重、理解、信赖与支持。如果领导一味地言而无信,下空头圣旨,许空口诺言,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将会渐渐失信于民,脱离群众,如此这般,工作没有了坚强后盾,造成“孤雁难飞”的局面,何谈搞好学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言而有信是管理者必备的基本素质。3、作风民主。校长处于决策与执政的中心地位,但决不能以个人代替领导集体,要善于发扬民主作风,民主决策,民主治校,民主管理,搞好员工导向。首先,要善于把领导班子的正确主张、办法、措施和教职工的意见与建议集中起来,形成共同决议并严格执行。其次,对待教职工要一视同仁,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和教职工坦诚相见,平等对待,视员工为知己。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领导的关怀,从而充分发挥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实现其教书育人的人生价值。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这是鲁迅先生一生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崇高思想道德修养的真实写照。人贵有自知之明,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我,以适应新时期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应学高。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倡“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和职业素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教师工作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中进行的,没有任何一种工作像教师工作那样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因此,教师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以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潜心学习,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锐意创新的楷模。要经常了解时事信息,学习政策法规,钻研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如不及时从科学中、生活中、群众中吸取先进的东西充实和武装自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2、树立终身从教的职业理想。热爱、忠诚、献身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首要内容和崇高境界。它集中反映了人民教师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的衷心爱戴,既是教师整体崇高声誉的主要标志,又是每个教师做好工作的强大动力。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起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具有振兴教育事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具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认真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和自愿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奉献精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