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新局的先行者——读陈旭麓先生《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最初知道陈旭麓先生和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在大二的时候。那时候教中国近代史的老师有给我们推荐过这样一本书,说是一本很好的书,但那个时候我们听过也就没太在意了,也没有真正去看过。直到近期,突然在网上看到《史林》的副主编周武先生的一篇文章后才真正决定要去看看这本书。周武先生也是陈旭麓先生的弟子,他在《以史经世:史学良知的当代之旅--陈旭麓先生传》这样一篇文章中对陈旭麓先生的一生及其他的学术成就都进行了回顾。看过这篇文章后突然感觉陈旭麓先生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和崇拜的史学家,他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一生,不管是他的生活还是他的学术生涯都是比较坎坷的。即便是这样他还是在困境中坚持写作,对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当然这只是从侧面对陈先生所作的一点点理解,真正了解陈先生其人还是来自于他的书,即上面提到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部因陈先生猝然辞世、不得不由他的学生整理完成并于1992年出版的著作。此书于1992年7月出版后,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才气横溢、情文并茂的学术著作”、“中国近代史的开拓性之作”、“力透近代社会风云的精湛之作”,先后获得第七届中国图书奖、华东六省一市优秀理论读物一等奖、第二届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等六项大奖。对于这样一本书,周武先生的评价是:“以综揽全局的气度,并依照历史自身的时序深入地论述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到社会意识的极其复杂的新陈代谢过程,在真正意义上重写了中国近代史。”①事实上,很多其他的学者也有相同的看法,即认为这本书从真正意义上重写了中国近代史。因为它首次突破了过去一阶级斗争为轴心的近代史体系,促使人们开始探索三次革命高潮以外的新线索。作者紧扣“新陈代谢”这条主线,通过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等多方面的演变状况的细致分析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各种新旧历史力量此消彼长得进程。《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与以往的通史性近代史著作不同,这些著作展示了一种新的近代史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不再简单地以侵略与反侵略为主线,而是把近代11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来研究,以社会史会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众多侧面。因此,陈先生成为“有心别开新局的先行者,在这个过程中,先生不仅超越了自己,而且超越了过去一个时代。”②1979年初,陈旭麓先生应《书林》杂志之请,撰写题为《漫谈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文章,向广大读者介绍和推荐中国近代史读物。文中,先生颇为尴尬地写道:在过去的三十年中,“虽然,近代史论著和资料书也出了不少,但要举出几本能够首尾一贯、实事求是、科学地反映近代历史全貌的书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经常处在政治运动的大动荡中,文网甚密,动辄得咎,对同现实政治有密切关联的近代史,只能在设定的框框里说话,要从近代历史的实际出发来写近代史,就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人为的障碍,欲说还休,甚至望而却步。所以过去出的许多近代史,成果固然有,却不庸讳言:大都是眼睛鼻子差不多,没有个性,语言无味。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惨遭林彪、‘四人帮’的荼毒,儒法斗争的伪历史泛滥一时,更无科学历史著作之可言。如果像刑后的司马迁那样写《史记》,在《报任少卿书》中那样满怀愤懑,早就罪上加罪、不知所终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是先生晚年精心结撰的一部带有哲理性的巨著,也是先生晚年倾全力树建的近代新史架构的奠基之作。在这部遗著中,陈先生作了不少极有价值的尝试,如在宏观上,他率先否定了建国以来延续三十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轴心的近代史体系,而试图以“新陈代谢”为轴心,构建新的近代史体系。从微观上看,陈先生也提出了不少富有启发性的新观点。例如,在讲到清末新政的时候,他说“历来论者大都从其推行新政的动机来说明他的欺骗性和反动性,这并没有错,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清政府推行新政固然有取悦列强、拉拢立宪派、打击民主革命的一面,更有统治阶级变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