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活动单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八下第四单元11、12、13课)【复习目标】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主要史实。2、一国两制的含义、意义以及港澳回归的时间。3、认识到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必要性,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活动方案】活动一构建知识结构,梳理知识点。目的:民族政策:民民族团结作用:族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团提出者:结一国两制内涵:和意义:祖过程:国祖国统一港澳回归标志:统意义:一1987:改革开放以来海峡1992:两岸关系的改善1993:1995:活动二:探究中外历史上的民族问题和祖国统一的问题。时期重大事件秦汉时期明清时期建国以后世界史维护或危害民族团结的大事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独立的大事依据表格,说说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关系。由此给我们哪些启示?活动三:结合台湾历史,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1.台湾历史回顾:(1)明清时期:(2)中日《马关条约》:(3)材料一:“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湾,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余光中(台湾)1972年作材料二:1993年10月,台湾艺术家在北京演出舞剧《薪传》。1995—2000年,海峡两岸间接贸易额达1300多亿元,台湾同胞到大陆达1200多万人次。联系材料一、二说明海峡两岸交往发生了什么变化?谈谈这一变化的原因。(4)结合当前海峡两岸的形势,简要谈谈发展两岸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检测反馈】1、建国58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A.改革开放政策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针2、2007年是香港回归10周年。有人说:“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A.市场经济B.家庭联产责任制C.“一国两制”方针D.经济特区3、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我国之所以能够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C.“一国两制”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4、西藏解放五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国家每年向西藏提供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约为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为了()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现各民族平等C.加强各民族团结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5、2006年,澳门被评为亚洲“最具经济发展潜力城市”。2007年,美国《周刊》杂志说“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上述材料可以说明()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价值B.“求同存异”倡议的合理C.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D.“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6、《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7、“厦门金门门对门,三通两制促和平。”此顺口溜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A.中美关系的新发展B.大陆和港澳关系的新发展C.中英关系的新发展D.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当前两岸关系趋向缓和,两岸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或答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分)发展两岸关系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之间相互了解和沟通,增强民族感情和民族凝聚力,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的发展,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产生这一种变化的变化:由交往隔离发展为人员、经济和文化等的广泛交流。(2分)原因:①党和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②海峡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③反对分裂,促进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言之成理即可,2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