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党建工作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 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来看,一是思想教育有待加强。少数党员干部精神“软骨”、思想“缺钙”,理想信念滑坡、担当精神不足、干事激情衰退。比如,从严治党新常态下一些干部为官不为、怕为、懒为的思想有所抬头,反腐败工作深入推进冲击了正面学习教育的话语阵地,严禁改非年龄“一刀切”引发了观望等待情绪,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滋生了非公务员干部的思想躁动。二是重点难点问题有待破解。如,对如何加强推荐票数的分析甄别、综合研判,发挥重要参考作用办法不多;对德的考核评价缺少有效手段,干部工作圈、社交圈、生活圈情况难以考准考实;对如何有效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如何拓宽基层干部成长进步空间等问题需要探索实践。三是基层干部结构有待优化。基层干部总量不足,来源渠道单一,年轻干部流动过快,干部年龄老化,结构不优,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建议:一是采取思想政治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培树正面典型、干部召回问责等多种途径,强化党性锻炼,聚集正能量。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项目先行先试,对干部工作动议、推荐、考察等关键环节进一步细化贴近实际、严谨规范、务实可行的具体办法。三是树立重视基层导向,加大基层干部招录及选派力度,建立完善扎根基层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措施。四是打破身份界限和论资排辈观念,加大公务员、参公单位、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五是参照职务与职级并行 1 制度,对非公务员单位任同一职级满 15 年的干部,经组织考察,可免去职务,享受上级职级经济待遇。 从基层组织建设来看,一是责任落实不够到位。“重业务轻党建”、“重经济轻党建”的倾向和工作方式简单化、形式化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党建工作占综合考核权重偏低。二是服务功能不够健全。组织设置还存在“盲点”地带,有的存在组织空心、机制空转、制度空挂、服务空岗等问题,功能职能发挥不佳;一些软弱涣散村受经济基础、区域位置、资源条件所限,出现返软、返弱现象。三是教育管理不够严格。一些党员宗旨意识和理想信念弱化,身份意识有所退化,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四是基层保障不够有力。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地方财力等因素制约,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活动经费投入不足,基层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对农村主职干部的待遇提高,影响到副职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议:一是创新组织设置,消除空白点,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