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物理专题复习凸透镜成像例题 1.(14 宝山二模)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落在光屏的。已知实验中所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10 厘米或 15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 16 所示),当蜡烛向左移动到 25 厘米刻度处时,则应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到(选填“50〜60”、“60〜70”、“65〜80”、大于 70”“大于 80”)厘米刻度范围内,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式训练:.(虹口三模)在焦距为厘米、厘米或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点处,如图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高度。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大小均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实验中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2.(14 闵行三模)小林和小沈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都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 A 点(50cm 处)且保持不变,如图 15 所示。现有焦距为 10 厘米或15 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小林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光具座 68 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小沈先后两次将蜡烛放在距 B 点 6 厘米处,在凸透镜的(左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图 1点厘米处,保持透镜在点位置不变,2/6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厘米。例题 2.(14 浦东二模)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最好在(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3/6Il11II111inI|I11i|i111pi111inI|IIii|1111|11HI11it|i111II^CD1E4050607080^9°Cm图 13'焦距可能为 6 厘米、12 厘米或 18 厘米,当处于如图 12 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烛焰像,可判断:这个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他所选用的凸透镜焦距为厘米。变式训练:1.(14 闵行二模)现有焦距为厘米、厘米、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小高同学选择其中的一个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上。再将蜡烛放于光具座 A 点处,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