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年职业健康培训材料第一章总则第一节培训目的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第二节名词解释职业危害: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有害因素。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并列入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名单的疾病。职业禁忌症:是指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遭受职业危害和易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对他人健康构成危险的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第三节职业病的种类:职业病种类有 10 大类共 115 项。一、尘肺:1、矽肺: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 10%的无极性粉尘(土、砂、石)。2、煤工尘肺:煤尘3、石墨尘肺:石墨制品、冶金行业4、碳墨尘肺5、石棉肺:保温材料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三、职业中毒(铅、磷、氨、二氧化硫等)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手臂震动等)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六、职业性皮肤病(热处理、各种颜料、化学品)七、职业性眼病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九、职业性肿瘤(肺、膀胱等)十、其他职业病共计 115 项第二章粉尘对人体的危害与控制第一节人体本身的防御机能一、人体对进入呼吸道的粉尘具有防御机能,能通过各种途径将大部分尘粒清除掉。其作用大体分为三种。即滤尘机能、传送机能和吞噬机能。这三种机能互有联系,不能截然分开。二、尘粒进入呼吸道时,首先由于上呼吸道的生理解剖结构、气流方向的改变和粘液分泌,使大于 10ym 的尘粒在鼻腔和上呼吸道沉积下来而被清除掉。据研究,鼻腔滤尘效能约为吸气中粉尘总量的 30%一 50%。由于粉尘对上呼吸道粘膜的作用,使鼻腔粘膜机能亢进,毛细血管扩张,大量分泌粘液,借以直接阻留更多的粉尘。这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在病理学上已属于肥大性鼻炎。此后粘膜细胞由于营养供应不足而萎缩,逐渐形成萎缩性鼻炎,则滤尘机能显著下降。由于类似的变化,还可引起咽炎、喉炎、气管炎及支气管炎等。三、在下呼吸道,由于支气管的逐级分支、气流速度减慢和方向改变,可使尘粒沉积粘着在支气管及其分支管壁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