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校的几点思考5篇

学校的几点思考5篇_第1页
学校的几点思考5篇_第2页
学校的几点思考5篇_第3页
学校的几点思考 5 篇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 柿树中学周其中 近年来,在我县乃至全国,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纷纷撤并了部分农村中小学校。从优化育人环境、整合教育资源来说,肯定有一些可取之处,对此本人不敢妄加评论。但我从身边的事实以及从网上浏览的一些信息来看,草率撤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不妥之处,值得思考。 一、违背了就近入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增加了人民群众的负担。 《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 XX 县区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第二十二条也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由此可见,法律对义务教育如何发展已经做了明确的规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甩下包袱,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纷纷撤并,以此来说明教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其实,谁知道,这些学校的撤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现在,有些地方,方圆二十里内(有些地方范围更大)无一所中小学校,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孩子上学,从幼儿园就开始陪读,直到高中毕业,一陪就是十几年。有人做过估算,陪读孩子,一年少则几千元,多则 一、两万,十几年就是几十万啊,而且那些陪读的家长都正直壮年,白白的浪费了劳动力。我认为“陪读”是中国教育的怪胎,是家长对学校管理的不信任,是人民群众多教育的不满意。也许有人说,陪读,早就有了,与学校撤并无关,但我觉得,撤并学校更加催化了陪读的普遍,人为地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这与党中央国务院减轻人民负担,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背道而驰。 二、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据初步了解,撤并的一些中小学校,都存在这几种情况。低价变卖、周边群众非法侵占、闲置荒废。众所周知,在当年“两基”验收时,为了达标,这些学校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基金投入,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而撤并后有的学校则被低价变卖,连同土地一起,价钱甚至还不到当初投入的十分之一。而且这点钱更不可能上缴国库,摇身变成少数人的“活动经费”,而那些被周边群众侵占的、或者闲置荒废的,久而久之,也都不了了之了。也许有人说不必大惊小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