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市山洪灾害成因及对策探讨[样例 5] 一、地理位置及洪灾概况 我市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水上游,东与衡阳为邻,南与永州和广西桂林接壤,西与怀化交界,北与娄底毗连,市辖八县一市三区,总人口万,其中农业人口万,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万亩,为典型的农业大市。 全市为江南丘陵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雪峰山脉系云贵高原的东域,东、中部为衡邵丘陵盆地的西域。市境北、西、南面高山环绕,中、东部丘陵起伏,平原镶嵌其中,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的盆地地貌,地势比降为。资江干流两源逶迤,支流纵横,自西南向东北呈“”字型流贯全境,流域面积遍及市辖县市区。 我市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的地区,据资料统计,近年间,共发生水灾次,平均年一次,而在建国后的年间,洪灾年份就有年。由于山丘区洪灾暴发迅猛,历时虽短,但常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毁灭性打击。。不仅我市境内普降暴雨,客水流域的暴雨强度也很惊人,广西 XX 县区从日时至日凌晨时降雨量达毫米,加剧了我市夫夷水的陡涨。在强暴雨的袭击下,我市大小河流水位猛涨,号称我市大江大河的平溪江、赧水、夫夷水、邵水、资水均出现了超历史的最高水位。 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剧了山洪灾害的形成。我市是典型的丘陵山区,往日的森林覆盖率一直较高,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历经“大办钢铁”、“大兴公共食堂”、“农业学大寨”、“文化大革命”等几多带“大”字的群众运动,过度开垦,乱砍滥伐,许多郁郁葱葱的绿色山头变成了“癞子头”、“和尚头”,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均比年减少了成左右,少数地方减少了 六、七成。同时,全市有多万亩山林被垦为耕地,使“绿色水库”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面积比年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有害于调节小气候,大大降低涵蓄水源的能力,引发山洪灾害,而且造成大量泥沙俱下,形成泥石流,涌入江河和水利工程,淤积水域,削弱了防洪能力。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水蚀模数达到吨平方公里年,照此计算,每年有多万吨泥砂注入江河、沟渠、圹库。普遍反映,河床一般比五十年代中期抬高了米多,XX 县区辰河、XX 县区石马江、XX县区新寨河、XX 县区三双河等,甚至成了高于两岸农田的“悬河”。 工程标准低,蓄洪能力差。建国以来,我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但由于水利投入不足,土法上马,建设标准不高,尤其是水库长年运行以后,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