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1952-2007 年GDP增长率的分析 一.我个人认为一种现象的出现与历史有关。所以,我先以历史的角度分析一下。 20 世纪70 年代中后期,世界经济史上最震憾人心的事件莫过于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重失败后,却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时间内异军突起,一跃成为当时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国和经济强国。是什么促成了日本经济的辉煌?要研究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大致分成四个阶段:战后复兴期、高速成长期、过渡期和稳步成长期。 1.战后复兴期 战争结束后的日本经济处于极度混乱和疲乏状态, 工矿业生产水平只相当于1941 年时的七分之一,严重的粮食危机和通货膨胀遍及全国。当时支配日本的联合国军,以经济的民主化和非军事化为目标,重点实施了解散财阀、分散少数企业对经济的控制权和确立劳动权等三项政策。在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后,美国开始将重点转向帮助日本重建经济。朝鲜战争爆发后,在日美军的“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工业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到50 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已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 1952-1955 年日本GDP增长率平均在9%左右,甚至高达 12%以上。这都是在战后日本举国上下齐心协力发展经济。而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关系和资源。 2.高速成长期(1955~1973 年) 从 1955 年开始,日本经济由战后复兴期进入高速成长期。日本在50 年代至 60 年代末约二十年的高速成长期中,保持了年均 10%以上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外部经济环境方面, 进入 60 年代以后,日本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关贸总协定的要求,逐步放宽了贸易和外汇管制。1964 年,日本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第八位条约国,即对贸易活动原则上不实行外汇管制。随后,日本又开始着手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企业开始相互兼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消费品物价持续上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日本经济和日本国民生活。在70 年代初,日本经济的国际环境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1952-1955 年日本GDP增长率平均在10%以上,甚至高达 13%以上。日本在这一时期采取了适当的经济政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3.过渡期(1973~1985 年) 1971 年末,日元在维持了约 20 年的固定汇率之后第一次上调了16.8%, 从 1 美元兑 360 日元升至1 美元兑 308 日元。1973 年2 月,美元贬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 美元兑 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