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

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_第1页
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_第2页
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_第3页
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思考 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 自2001 年以来,资产减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鉴于此,财政部于2006 年2 月 15 号发布的39 个《企业会计准则》中专门有一项就是规范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第 8 号准则。本文首先对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特点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再对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资产减值准则 特点 问题 建议 会计是反应性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改变而变革。十多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会计制度已发生了数次巨大的变革,在资产减值会计处理方面,也在不断的改进。我国在1998 年之前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上市公司资产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规定简单,缺乏强制性的要求。财政部 1998 年初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第一次对资产减值政策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对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及其它应收款、存货及长期投资提取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金。2001年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上市公司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等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02 年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减值会计做了详细的规定。为了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加快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财政部于 2006年2 月15 日颁布了39 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 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称新准则)。 自2001 年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以来,减值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上市公司操纵经营业绩、粉饰财务状况、规避上市监管的工具。在一些上市公司中,特别是面临着被“ST” 或“终止上市” 的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新准则在借鉴 IAS 36 的基础上又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它的实施对治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提高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准则中的一些相关规定在实务运用过程中是否真的可行仍是个问题。下面本文先对第8 号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再对准则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准则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一、新颁布的资产减值准则的特点 资产减值准则明确了所有资产减值处理的一般适用原则,并对其具体规范的范围作了进一步界定。准则规定,《企业会计准则— — 资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