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剪纸教学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在本校(民族中学)开展专题“中国民间美术——剪纸”的学习,让高中学生能够从中国最朴实的文化习俗中,充分的吸收与感受美的所在。]学习活动分析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挖掘并体会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第一个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剪纸艺术。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上网查询有关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第二个活动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一种个人体验的形式来认识“民间美术——剪纸”的审美价值。然后教给学生剪纸的制作方法,这一类制作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教学思路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中国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是植根于人民生活之中的.学习以及了解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作为一所民族中学的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在纵多的民间艺术形式中我们选择了”剪纸”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民间美术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2.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3.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与学生查找有关剪纸的资料)什么是剪纸艺术: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学生与教师的调查目录:简介历史史记记载剪纸的象征意义流派一.南方派二.江浙派三.北方派创作一.构图方法二.造型手段、三.剪纸的工具及说明四.剪纸方法传统工具及流程现代化剪纸装裱一.镜框式二.纸板装裱三.卷轴装裱四.压胶装裱简介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北省蔚县的王老赏大弟子周兆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2008年9月1日,梨乡风情剪纸坊正式成立,作品在传承传统山东民间剪纸的基础上,揉进了南方剪纸的清秀婉约,并创新实践了人物肖像剪纸。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历史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在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幕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他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他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