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部分资料一、定义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企业规模符合国家《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的规定。二、内涵及特征(一)专业化。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二)精细化。企业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三)特色化。企业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四)新颖化。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不强等自身不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是实现我国产业组织结构升级的需要,是提升传统行业、培养新兴产业的需要,是发展新业态、创新新模式的需要。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广大中小企业实现发展专业化、管理精细化、技术特色化和持久创新的现实途径。一、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推动中小企业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主动的融入大企业的技术,产品和协作配套的体系,与大企业形成合理的市场分工,增强中小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和适应经济形式的能力,加快商业创新和合作模式的创新,更好的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填补市场的空白。二是实现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我国产业组织结构还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一些经济规模要求较高的产业领域,产业集中度还相对偏低。同时,中小企业的发展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规模经济行业促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扶持发展大批具有“专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业,有利于我国及早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资源配置更富效率的产业组织结构。三是提升传统行业、培养新兴产业的需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加强企业的结构改造,应用先进的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的产业,培养战略性的产业,加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先进的比重和品牌的创造能力,节能减排,支持高成长性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四是发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