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控制器 MAC 设计姓名:郑文灏学号: 110260125同 组 人:刘国阳、刘慧超指导老师:王新胜成绩: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目录绪论课题讨论的背景和意义 III第 1 章课程设计的要求 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的要求 第 2 章课程设计的内容 设计思路 功能模块分析 寄存器模块 接收帧模块 发送帧模块 2.2.4 MAC 控制模块 2.2.5 MII 模块 2.3 HDL 代码阐述 2.4 ModelSim 验证 第 3 章课程设计的总结与展望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绪论课题讨论的背景和意义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求信息产业迅速进展,计算机网络已成为全球信息产业的基石,高度发达的计算机互联网为人类社会的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计算机网络的进展过程中,以太网是众多网络技术中具有影响力的一种技术,是当今主流的局域网(LAN)技术。以太网最初是由 Xerox 公司在 70 年代提出的,1982 年DEC、Intel 和 Xerox 制定了 DIX 标准,即 10Mbps 普通以太网标准。1983 年,IEEE组织公布了 IEEES02.3 标准,10Mbps 以太网得到了国际的认可,标志着以太网标准的正式成立,同时也标志着符合国际标准的以太网技术的面世。1995 年 IEEE 通过了 IEEE802.3u 标准,标志着 100Mbps 快速以太网时代的到来。随着网络用户的日益增加,10Mbps 带宽在一些环境下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传输速率要求。因此快速以太网推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快速以太网是在 10Mbps 普通以太网上基础上进展起来的,它在保持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的前提下,工作速率比普通以太网快 10 倍。IEEE802.3u 快速以太网标准是 IEEE802.3 标准的补充,并且兼容 10Mbps 以太网。10Mbps 和 100Mbps 以太网组网方便,价格低廉,性能高效在局域网中受到了广泛应用。1998 年通过了 IEEE802.3z 标准,以太网的运行速度达到 1Gbps,目前已出现了 10Gbps 的以太网。与传统的 CAN、RS.485 等相比较,以太网速度更快、通用性更好,而且能直接与因特网相连,具有更大范围的远程访问。相对于新兴的 USB,IEEEl394 等总线,以太网在传输距离和控制软件的通用性上有明显的优势。近几年随着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飞速进展,SoC(System on a Chip)已经成为 IC 界关注的焦点,单一芯片上能够容纳更多的逻辑单元成为芯片设计进展的必定趋势。将所有的功能块集成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