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像山那样思考》教案rmu_r罗岚教学目标】1、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教学难点】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教学设想】1、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2、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同学们,上课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有谁看过没有?那么,它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明确: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二、作者:“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word 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 50 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 13 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三、朗诵:播放课文朗诵,要求学生体会奥尔多••利奥波德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