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防治吻合口瘘是结直肠术后主要而可怕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术后患病率与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花费,而且可能增加肿瘤局部复发率,缩短患者生存期。环形吻合器、双吻合技术的出现,腹腔镜手术的推广,使直肠低位(距肛缘 7cm 以下)、超低位(距肛缘 3cm 以下)吻合变得可行,提高了保肛率。但根据不同文献报道,吻合口瘘发生率可高达 24%[1]。如何有效地防治吻合口瘘至关重要,本文对吻合口瘘的防治措施作相关综述。1 吻合口瘘的定义与分级吻合口瘘的表现多样,轻者无症状体征,重者出现腹膜炎危及生命。为了规范文献对吻合口瘘的报道,2010 年直肠癌国际研究小组对吻合口瘘进行定义与分级[2]。吻合口瘘为在结直肠或结肠肛管吻合部位肠壁完整性的缺陷,这导致管腔内外相通。吻合口周围的盆腔脓肿也被认为是瘘。根据患者症状及临床干预措施的不同,分为:A 级:不需要积极治疗干预。患者无临床症状,引流物可为混浊或粪汁样物质,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瘘口可被数字 X 线对比灌肠发现。B 级:需要积极的治疗干预,但不需再次剖腹手术。常需应用抗生素,影像学指引下行盆腔或经肛管引流。患者感到轻中度痛苦,腹痛,腹胀,引流混浊、脓性、粪汁样液体,白细胞、C 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升高,通常需行 X 线对比灌肠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C 级为需要再剖腹手术处理。患者病情严重,出现腹膜炎体征,引流脓性、粪汁性物质,白细胞、CRP 明显升高,CT 可见吻合口周围积液。2 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吻合口瘘的发生受局部血供、张力、感染等影响,其危险因素存在于术前、术中、术后整个过程,文献报告过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营养状况、心衰、术前放化疗、病理缓解情况、肿瘤位置、麻醉评分、肠 道 准 备 、 激 素 、 腹 部 手 术 史 ; 术 中 : 全 直 肠 系 膜 切 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钉夹长度、淋巴转移、手术方式、造瘘、吻合方式、吻合位置、击发吻合次数、环形吻合器直径、纤维蛋白胶应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盆腔引流;术后:水电解质紊乱、淋巴管密度、围手术期 72h 内静脉补液量大于 8L、术后第 3d 低胃肠肌电图、肿瘤分期、血管加压药等等[3,14,18,28]。在这些全身、局部、手术技术因素中,仅部分因素可改变的或可选择。探讨危险因素的目的是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认识,纠正、改善相关不良情况,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