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处理要点♦确诊后即应采用规范的处理流程。先进行初始治疗,继以进一步治疗。♦初始治疗包括经鼻导管或面罩吸氧,静脉给予吗啡、攀利尿剂(如咲塞米)、毛花貳 C、氨茶碱(或二羟丙茶碱)等。♦初始治疗仍不能缓解病情的严重患者应做进一步治疗,可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缩血管药。♦病情严重或有血压持续降低(<90mmHg)甚至心原性休克者,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进行治疗,并酌情采用各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 IABP、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以及外科手术。♦BNP/NT-proBNP 的动态测定有助于指导急性心衰的治疗,其水平在治疗后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需进一步加强治疗;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较好。♦要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急性心衰的基础疾病处理一、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急性心衰1. 缺血性心脏病是 40 岁以上人群心衰的最常见病因。通过询问病史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心电图和心急损伤标志物等检查,特别是心电图和心肌血清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多数可以明确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和评价心脏的结构变化和功能。2. 针对缺血性心脏病的病因治疗:(1)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要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而对于无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即可。(2)抗凝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等患者可根据相应指南给予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等抗凝治疗。(3)改善心肌供血和减少心肌耗氧的治疗,应给予口服和静脉硝酸酯类药物。(4)他汀类药物治疗。(5)对于因心肌缺血发作而诱发和加重的急性心衰(主要表现有胸痛、胸闷等症状,心电图有动态的缺血性 ST-T 改变),如果患者血压偏高、心率增快,可在积极控制心衰的基础治疗上慎重应用口服甚至静脉注射 P 受体阻滞剂,有利于减慢心率和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6)对于 ST 断抬高急性心肌梗死,若在溶栓和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内就诊并有溶栓和介入治疗指征,在评价病情和治疗风险后,如在技术上能够迅速完成同时患者家属充分理解,则可予急诊介入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但此时介入治疗风险较大,必要时在应用 IABP 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更安全。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可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有利于急性心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