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害虫防治计划一、发生趋势根据近年我省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病虫发生情况、20*年冬前病虫残留基数、农作物种植品种、当前作物苗情和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演替规律综合分析,预测20*年我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将偏重至大发生,纹枯病和迟熟中稻、单季晚稻的稻曲病将偏重发生,二化螟和单季粳稻、糯稻感病品种条纹叶枯病将中等发生。棉花病虫总体将中等发生,其中盲蝽象、枯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棉花叶螨和斜纹夜蛾偏轻至中等发生,棉铃虫偏轻发生。大豆和玉米病虫总体偏轻至中等发生,其中大豆地下害虫中等发生,玉米粗缩病在早播夏玉米(麦收前播种)上偏重发生,淮北东部玉米褐斑病中等发生。预计20*年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2800万亩次,棉花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20XX万亩次,大豆主要害虫发生面积约为1200万亩次,玉米主要病虫发生面积约为1600万亩次。二、防治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强化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大力推行现代农业植保技术,协调应用多种防治方法,提高病虫防治效果;切实增强重大病虫应急防控能力,大力推进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之下,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目标实现,促进我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三、防治任务与目标防治任务。20*年全省水稻病虫需防面积约为1580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35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4000万亩次,稻螟虫1100万亩次,纹枯病3000万亩次,稻曲病等穗期病害1500万亩次,条纹叶枯病500万亩次,稻瘟病1000万亩次;棉花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100万亩次,其中棉铃虫400万亩次,棉叶螨600万亩次,盲蝽象500万亩次,棉蓟马150万亩次,枯萎病第1页共13页230万亩;玉米病虫需防面积约为200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1000万亩次,玉米粗缩病150万亩次;大豆病虫需防面积约1400万亩次,其中大豆食心虫300万亩次;蝗虫需防面积约为450万亩次,其中东亚飞蝗100万亩次,土蝗350万亩次。防治目标: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棉花重大病虫和蝗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具体目标是: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棉铃虫累计蕾铃被害率控制在7%以下,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下,盲蝽象苗期为害株率控制在5%以下。夏玉米粗缩病病株率控制在3%以下,玉米螟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大豆食心虫虫食率控制在5%以下。蝗虫防治确保实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的总体目标。通过推广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使实施区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降低病虫防治成本。四、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防治涉及面广,事关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各地要高度重视,强化政府植保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领导,成立相应指挥组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明确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病虫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重大病虫区域性发生时以当地指挥组织防治为主,重大病虫跨区域严重发生时,由省指挥协调、部署防治,各地具体组织实施。2、强化病虫监测预警。水稻等作物重大病虫发生种类多、周期长,突发性、暴发性特点明显,且各地栽培条件不一,气候复杂多样,不同区域间病虫发生差异大。各地要切实加强病虫监测预警工作,确保测报技术人员在岗,认真按测报规范开展调查,及时准确做出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建立病虫发生第2页共13页防治定期汇报和重大病虫防控工作通报制度。大力推行病虫可视化预报工作。3、加大防治技术宣传指导力度。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网络、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