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调查与思考一、当前XX县区农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㈠信息化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许多基层干部对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也不全面,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加之农业信息化建设是长期工作,难以立竿见影,对政绩的影响不大,导致部分干部有所懈怠;对网络功能,也只停留在收发信息阶段,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再加上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公益性较强的事业,在资金投入上,政府投入还不足,社会力量投资少之又少,多元投入体系尚未形成。机构改革以后,全区各镇、村农技部门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还很薄弱,一些乡镇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备,不能及时发布和搜集信息,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不能顺利开展,更难以示范应用,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任务艰巨。㈡信息技术人才缺乏,信息化队伍建设薄弱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是要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人员。目前,XX县区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一是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同志,基本上都面临着工作条件差、待遇差的问题,这就难以形成一批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更不用说安心工作了。二是因为信息服务涉及农业生物技术、气候、地理环境、农产品销售等多个领域及相关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计算、传输等环节,这就要求服务人员既懂得农业科学技术,又懂得信息技术。原有从事农业信息工作的人员工作多限于打字、上传报表之类,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掌握得少,对经济前景的分析判断力不强,因而对收集信息,尤其是对信息加工整理和利用有一定难度,这极大地制约着农业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再加上乡镇和村级很多信息技术员一般都是兼职从事信息工作的,他们平时多围绕镇、村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在信息服务上投入时间较少,甚至工作繁忙时没有时间从事信息工作,致使这两级的信息工作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规范性。特别是村一级信息员,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他们的工作带有很大的义务性和无偿性,工作起来积极性不大。㈢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当前,XX县区农业产业化程第1页共6页度还不够高,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而农业信息化对农业产业化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农业的产业化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能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1]。目前,XX县区也有不少农民经纪人、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但是,在信息的交流上面依旧是通过传统的电话、人与人交流,没有向人机交流、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㈣农民媒介素养低,信息使用能力差农民作为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主体,应该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和维护的主要力量。但由于XX县区广大农民素质不高,利用信息的能力还不太强,除去一些拥有电脑的农业大户,相当一部分农民仍不知道如何使用电脑,获得信息。再加上,当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常驻人口中老年和妇女儿童的比例居高,其整体素质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化操作能力较差,大部分的村民不会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即使在条件比较好的镇村,当前采用最多的信息传播方式还是广播。XX县区开通了24小时“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领域包括种植、种子、畜牧、水产、农林、高效农业和农业政策等,并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担任服务工作,详细解答来电来访群众所提出的问题。但是“12316”三农服务热线的普及程度和知晓率还不高,一些知道该热线的农民也很少拨打热线了解相关农业信息。除了信息获取方面存在的问题,农民的信息反馈意识同样缺乏,信息互动性低。例如,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习惯于向熟人、邻居、村委会求助,真正选择信息专业户、经纪人和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农户很少,这不仅造成有效信息的浪费,也不利于政府部门根据农村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并随时调整不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