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业税征收调研报告VIP免费

农业税征收调研报告_第1页
农业税征收调研报告_第2页
农业税征收调研报告20*年是我区全面推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第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的是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业税费的征收。从*县*乡农业税费征收的过程来看,农业税费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大多数农民纳税是积极的、主动的,而且按规定足额缴纳,但有不少农民由于种种原因,少税、拖税、甚至想拒税,造成税费征收工作难度很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有其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其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主观原因。1、前期工作做得不够细。在调查核实农民承包土地亩数的前期工作中,由于有些工作队员责任心不够强,粗心大意,有的不认真核实清楚就签字,有的不请承包户签字,造成不少承包户的承包土地亩数有出入。如有的承包户在承包初期的亩数与第二次延包期的亩数不相符,有的少报了亩数,有的在延包时把开荒地也报上了。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后期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2、宣传工作不够到位。农村税费改革涉及千家万户,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件大事,而不是一般的小事。因此,宣传工作一定要先行,一定要到位。只有宣传到位,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懂得了、理解了,才能自觉地、主动地纳税。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宣传还是不够到位,有许多村屯,农民不知道农村税费改革这回事。因此,在后期征收时,有些农民由于实交的农业税比以前多了而认为中央讲的减轻农民负担,而税改后却增加农民负担,因而产生抵触情绪。3、部分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的干部进村入户做工作,不注意工作方法,一进门就喊交税,而不作解释宣传,甚至说不交钱就怎样怎样,使群众很反感,造成干群摩擦,农民与政府对立。4、对工作的全面考虑不周,估计不足。如何进行整体性工作,先抓哪个点,后抓哪个点,重点难点该怎么抓,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是考虑布置得很好,多是“见子打子”,因而第1页共4页工作效果不佳。5、没有充分调动村干、屯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要是经济杠杆作用不明显,只有少部分村屯行动起来,大部分村干、屯干都是被动工作,或者拖拉、逃避、甚至辞职不干。(二)客观原因。1、农民群众自身的觉悟不够高,抱着能拖就拖,能赖就赖的思想。就大多数群众而言,都能明白“天旱粮不免”的道理,但还是有些农民想拖、想赖。特别是过去对乡(镇)征收的三提五统、教育费附加等这些费一直就拖,赖着拒不交税的人就更是如此。2、对农村税费改革的了解不够,理解有偏差。农村税费改革,是改革过去向农民征收的各种税费中不合理的部分,逐步把不合理变为合理,以减轻农民的负担。但农民认为农业税就是过去交公粮的那部分,而不把各种收费计算在内,因而认为现在是把各种费变成税了,因而农民的负担不是减了而是增加了。同时认为第一年一旦按已定的数目缴纳,今后就会这样交下去,所以部分农民一直不愿主动交税。3、一些村屯由于水利年久失修,水田变旱地,现在仍按水田计税,农民觉得冤枉。同时也有些田地变成水泡地,多年有种无收,或根本不能耕种,这部分水泡地仍计税,农民心里不舒服,因而不愿纳税。4、农民历年的甘蔗款一直拖欠,不仅使农民生活受到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税源。大部分蔗农说,“要我们交税,你们政府应先兑现蔗款给我们,你们可以拖欠蔗款,为什么我们拖欠税费不可以呢。”“我们大部分土地用来种了甘蔗,蔗款又不得兑现,我们哪里去要钱来交税呢。”这些主观和客观原因,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若不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势必影响往后的农业税的征收,并造成政府与农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进而造成群众反感情绪,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大局。因此,必须认真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把党和国家的农村税费改革政第2页共4页策宣传到每个村屯、每个农民家中,做到“家知户晓”,使广大农民真正弄懂弄清政策,从而把农民被动挨交的状况改变过来,变成农民主动纳税,形成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宣传的方法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点面结合,多管齐下。面上的宣传,声势必须要大些,通过广播、墙报、宣传栏、报纸等方式;点上的宣传,可用传单、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山水人家+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