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利用外资趋势与策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发展进程与中国对外开放进程同步。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一直是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之一,农业利用外资逐步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点到面,规模日益扩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XX年中国农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142873万美元,比2008年增加23771万美元,增长19.96%。外资在增加中国农业投入资本,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现阶段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过程中还存在诸如利用外资比例明显不足,来源渠道相对单一,区域分布显著失衡等突出矛盾,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质量。保证农业发展的资金需求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完善更加适应发展开放型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风险,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因此,在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财政紧缩政策,大幅减少对外投资。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农业利用外资中的突出矛盾和发展趋势,采取多种政策措施进一步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这不仅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更关乎中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一、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特点1.农业利用外资的比例明显不足、规模偏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将农业作为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之一,农业利用外资总量也基本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1]。20XX年,中国共签订农业合同外资项目896个,实际使用金额达到142873万美元,是2000年的2.1倍,年均增长达到10.21%(表1)。然而,与3大产业在gdp中的构成比例比较,农业利用外资的比例明显不足。20XX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6%,同年第一产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额为14.29亿美元,仅占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1.52%,而第二、三第1页共7页产业则分别达到了53.24%和45.25%(表2)。2000—20XX年,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仅为1.99%,而第二、三产业利用外资所占的比重则分别达到63.43%和34.58%(表3)。不难看出,与非农业部门相比,农业利用外资的比例较低。此外,目前中国农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规模普遍偏小,外方合作伙伴多是中小企业,跨国公司投资农业的比重仍然较低。20XX年,外商投资的农业项目合同金额平均为159万美元,而同期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均超过400万美元。2.农业利用外资的项目范围相对较窄从中国农业利用外资所涉及的范围来看,其包括农林牧渔业的所有方面,但其中主要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投资农业内部(农林牧渔)生产环节的相对较少(表4)[2]。目前,中国在宏观上仅对一些大型的种植业项目和涉及许可证、配额的项目有政策引导,而其他大部分的农业项目均由各地政府自行审批。由于农产品加工项目投资少、易经营、利润高,加之政府政策宽松,审批较快,因此,外商投资中国农业的范围主要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在中国农业的其他领域,如荒山荒地开发利用、农产品品种改良、农业生物制品生产、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上,由于具有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投资风险高、不易于经营管理等不利因素,导致这些领域不具有投资的吸引力,一般很难吸引外商投资。外资投向产业结构不合理,表明中国通过利用外资来优化产业结构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还未实现。3.农业利用外资的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经历了间接投资和直接投资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中国农用利用外资主要以接受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提供的小型无偿援助项目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是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吸收贷款。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商在农业领域投资发展迅速,国外贷款或援助等间接投资方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而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则呈直线上升趋势。“九五”期间中国农业利用外资额达到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