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政策综述建国60年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科技政策的制定及推行。回顾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与特点,并对未来农业科技政策进行初步思考,旨在谋求我国农业及农业科技的科学发展。1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成立,使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掀开了新的一页。建国60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与农业科技政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作如下划分。1.1曲折发展时期(1949—1976年)(1)农业科技发展得到新生人民政权的重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召开,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要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农业建设。其第三十四条规定,在一切已彻底实现土地改革的地区,人民政府应组织农民及一切可以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以发展农业生产及其副业为中心任务,并应引导农民逐步地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劳动互助和生产合作。在新XX县区,土地改革工作的每一步骤均应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相结合。人民政府应根据国家计划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争取于短时期内恢复并超过战前粮食、工业原料和外销物资的生产水平。应注意兴修水利,防洪防旱;恢复和发展畜力,增加肥料并改良农具和种子,防止病虫害,救济灾荒,并有计划地移民开垦;保护森林,并有计划地发展林业;保护沿海渔场,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发展畜牧业,防止兽疫。这成为建国初期我国农业科技工作的指针,农业科技发展的帷幕由此拉开。(2)农业科技发展纳入科技发展规划。1956年,国务院组织全国600名科学家制定出我国第一个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在该规划制定的57项任务中,选出12个重点,其中第10个重点是农业的化学化、机械化、电气化的重大科学问题,因为它关系到5亿人口生产和全国人民生活的问题。在耕作制度、农业机械第1页共11页选型、农村动力来源和小型发电设备、地方电力网的建立、化学肥料、防治病虫药剂、灭草剂的生产等方面都有大量的科学问题。1960年通过《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对改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专门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需要和可能条件,建立和改进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技术指导工作的机构;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指导,必须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从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一定文化程度的农民中间,为农业合作社培养初级和中级的技术人才等。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突变,要求我国必须独立解决经济问题和国防尖端科技问题,以及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并向世界科技水平迈进。此时制定了《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简称《十年科学规划》),规划要求“全面安排,充实基础,重抓两头”,其中“两头”是指“农业和有关解决吃穿用问题的科学技术问题,以及尖端技术”。《十年科学规划》共有10章,其中第4章是农业科学技术,指出:十年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多快好省地为农业技术改革提供确切的科学技术依据和研究成果,要加强农业研究,促进农业发展,规划了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3)农业科技发展遭受10年停滞。在“文革”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夺了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他们高举“阶级斗争”的大旗,将“抓革命”放在首要地位,广大知识分子变成了“臭老九”和反动学术权威。建国后建设起来的农业科技队伍处于崩溃的边缘,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等院校被撤消或停办,农业科技遭受了巨大灾难。1975年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周恩来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全国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邓小平在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时,对“文革”中的混乱局面实行全面整顿。但“文革”给我国农业科技事业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这将成为中华民族永久的教训。1.2恢复调整时期(1976—1985年)(1)拨乱反正,重新认识农业科技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976年,“文革”结束。1978年3月18日,被誉为“科学春天”的全国科学大会召开。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第2页共11页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集中力量,在农业等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