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与交流中心工作总结20XX年在局党组和分管领导的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年初制订的工作目标,农民培训工程成效显著,外向型农业难中求进,档案数字化建设稳步推进,为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农民培训工程成效显著农民培训工程是20XX年市政府13件30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也是新一轮农村六件实事和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之一。经市、县农林部门共同努力,全市共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4915场次,对293891人开展了三轮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103.6%。全市共举办农民创业培训班156期,培训农民1413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17.8%,其中农民上网“致福工程”培训2760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6.2%。创业培训学员中,2151人通过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获得了职业技能鉴定证书。1、创新模式打造品牌在农民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紧密结合南通实际,拓展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力求新突破。总结并推广四大培训模式。一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五个一”模式。即一份菜单农民点。围绕主导产业、主推技术和一村一品,在农民自选与农林部门引导的基础上,全市共选定了9大类、187个专题的培训“菜单”,解决“培训什么”的问题;一批讲师农民选。市、县均成立了农民培训工程百人讲师团,由农民“点将”,解决“谁来培训”的问题;一场培训村头听。采取逐村推进的方式,将培训课堂延伸到全市所有行政村(农业居委会),解决“哪里培训”的问题;一套资料免费送。我们编印了《XX市农民培训工程系列丛书》,各县(市)农广校编印了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200余万份,免费发放给受训农民,解决“培训教材”的问题;一条热线农民询。各县(市)区农广校开辟了农民培训热线,随时接受农民的咨询,解决“培训长效性”问题。二是农民创业培训“企业+农户”模式。主动为企业和农户牵线搭桥,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举办创业培训,根据市场需求选定课题,按照企业对农副产品的质量要求组织培训,第1页共6页培训结束企业和受训农民签订收购协议,讲师团成员负责跟踪服务,农民通过培训提升了产业水平,增加了收入,企业通过培训保证了农副产品收购数量,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质量,从而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的效果。三是农民创业培训“课堂+基地”模式。建立农民培训示范基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使受训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搭建了农民创业培训新平台。四是致福工程“流动课堂”模式。XX县区农广校购置了20余台笔记本电脑,带着无线上网卡,带着培训教材,利用科技入户直通车下乡进村,设立流动课堂,对农民免费开展计算机培训。极大的方便了农民就近学习,节省了路费、时间,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2、加强督查严格管理为了把农民培训这一民心工程做好做实,一是创新督查机制。由局分管领导带队,我们组织了多次督查,详细了解掌握了各地农民培训工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在海门、如皋、南通等地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点评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推广各地成功的经验。二创新评价机制。狠抓受训农民满意度测评这个关键环节,专门印制了《XX市农民培训工程满意度调查表》,每次培训结束,让受训农民当场进行测评。三是创新验收机制。我们重新修订了《农民培训工程检查验收细则》,在验收方式上,实行年终考核验收和平常督查相结合,县级互查和市级核查、省级抽查相结合。3、示范引导,举办重点班根据省农林厅、财政厅文件精神,XX市农广校通过招投标获得了XX县区农民创业培训省重点班的培训资格。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探索性、启发性和示范性培训。一是认真调研,提高培训计划的科学性。根据通州农业产业实际,确定了蔬菜设施栽培、高效果品栽培两个培训专业,并制定了详实的培训计划;二是科学遴选,提高培训学员的针对性。由XX县区委组织部、XX县区农林局联合发文,布置省重点班相关事宜,科学遴选学员;三是精心安排,提高培训课程的完整性。从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入手,在四天的集中培训中,既有专家教授的技术培训,第2页共6页又安排实践考察;既有惠农政策、生态农业等方面信息的发布,又有生产、经营技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