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问题思考(一)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未来的竞争中,谁拥有人才,谁就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导地位。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各地各部门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都十分重视,XX市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为了提高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步伐,促进贫困山区农民尽快解决温饱,脱贫致富奔小康,推进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功立业的政策措施。如: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定期评选地区拔尖人才,制定并实施地级政府特殊津贴,制定并实施地管专家评选办法评选地管专家,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的过程中对高级人才发放人才津贴等,这些政策的落实对促进试验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拥有一批农业科学方面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据统计,20*年全区的农业科技人才有46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有58人,占1.26%。平均每万农业人口中有农业科技6.68人。比试验区建设之初4.4人,增长了51.82%。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农业新技术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等,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专家队伍,据组织人事部门统计,目前我区农业系统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16人,占全区的42.1%,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有5人,占16.7%,在地区五届地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的评选中,农业系统被命名为地级拔尖人才的有26人,占29.5%。在省、地科技兴农人才奖评选中,获得省政府和地区行署表彰奖励农业科技人才和乡土人才达到300多人。这些专家和科技人才必将为全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再立新功。二是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和农村第1页共8页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我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摆到重要位置,一方面利用实施项目,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大力培训人才实用型人才使农村一大批村、组干部,农民技术员及其种养殖能手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据地区农办统计,我区*~20*年通过技术培训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民有万余人,占农业劳动力数的%,这些具有相当科技文化素质、活跃在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第一线的农业和农村乡土人才,为我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农业和农村培训项目,大力培训农村青年农民,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据统计,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区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了大量青年农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共培训农民4.34万人,其中3.96万人实现了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这批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既促进了就业,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据农业经济部门调查,在近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农民工资性收入占的比例已达32.4%。三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毕节地委、行署坚持实施“人才强区”和“科技兴区”战略,结合毕节试验区是农业大区但不是农业强区的实际,积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从我区农业发展的实践中选题,争取实施国家、省及其有关部门的农业科技项目,促进了我区农业科技进步,一批具有黔XX县区特色,达到省内先进、国内先进、甚至国内领先的农业科研成果研究成功。不仅为试验区建立以来来我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而且为我区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供了技术储备。另外,从实际出发,总结提出了旱地六项(杂交玉米良种、旱地分带间套作、地膜覆盖、绿肥聚垄耕作、玉米育苗定向移栽、合理施用化肥等)和水田五项(油菜育苗移栽、杂交水稻良种、两段育秧、旱育稀植、半旱式栽培等)“科技兴农”工程,并通过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组织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大面积推广,促进了我区粮食生产连续十余年持续稳定增长,使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出现总量基本平衡,品种间有进有出和结构性短缺的良好形势。为全区农村经第2页共8页济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