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调研报告随着农村生活生平的提高,农村家庭自办宴席日益普遍,逢上红白喜事,都有在家举办宴席的习俗,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已经成为餐饮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对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只有监督职责,没有处罚依据的前提下,如何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对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现状农村发生家庭自办宴席造成的群体性事故经常都有发生,举办者、乡村厨师及帮厨人员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加上农村家庭自办宴席工作尚未走上制度化管理轨道,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已成为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旦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必将造成几十上百人的公共卫生事件。(一)农村家庭自办宴席能力不足将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农村家庭自办宴席90%以上为第一天花宴、第二天正晏、第三天谢宴,一般桌数都较多,而且都是几天连办,办事当天往往要办上几十桌,客人分为两三轮就餐,由于时间紧张,剩菜的再利用、炊具的洗刷质量等,都给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由于客人较多,临时烹饪显然不能保证用餐速度,得提前将食品制成成品或半成品,半成品、熟食、原料长时间混放,容易引起食物中各种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特别是高温、蚊蝇乱飞的夏季,更是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隐患性。(二)食品加工卫生条件简陋。自办宴席场所大都选择在家中,条件十分简陋,加工和就餐场所无防尘、防蝇、防鼠措施,冷藏设施严重不足,加工后待用的食品及其原料在自然条件下存放,大量半成品和熟食长时间混放,极易引起食物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而变质;大量食品加工用具、容器属临时租用,生熟交叉使用,清洗消毒设施缺乏,餐具不进行消毒反复使用;帮厨人员无流动水洗手,一盆水多人使用,残渣冲洗不彻底,无法保证个人卫生质量;部分加工场所紧邻家圈舍,猫、狗、鸡、鸭、鹅等家禽家畜可长躯直入加工场所,就餐环境极易污染,成为肠道传染病滋生之源。第1页共4页(三)食品原料进货的渠道非常复杂。由于农村卫生意识差,农村自办宴席在原料进货上本着节约的目的,大部分是从集贸市场上购买的,进货渠道比较混乱,肉制品常常未经有关部门检疫,特别是熟食,就近购买一些无证经营的,导致一些假冒伪劣食品成了农村宴席餐桌上的常客。(四)健康安全意识淡薄带来食品安全隐患。由于农村宴席所请的厨师均是临时雇用,这些人未经过健康体检,没参加过卫生知识培训,没有领取健康证;由于缺乏卫生意识,其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和加工方式不规范,如个人卫生状况不佳、烹饪菜肴过程中随手擦汗、用锅铲品尝菜味等,都为宴席的食品安全埋下卫生隐患。(五)聚餐人员复杂容易带来疾病交叉传播。农村宴席,邀请的人员较多,除亲戚朋友外,还有同事、领导和本村居民,难免有个别人患有肝炎、伤寒、痢疾等传染病,或携带病源菌,增加了发生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病的机率,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极大。(六)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乡镇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人员严重不够,相关知识缺乏,监管点多面广,无强硬执法措施,加上缺少经费投入,不足以发挥监管效果,食品药品信息员就是村委会的治安员,普遍反映,下去太宽,监管难度大。二、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督查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党的十八大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放在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高度来部署,李克强总理要求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为食品安全药品监管事业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农村家庭自办宴席管理带来了历史机遇。农村家庭自办宴席作为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形式,杜绝农村自办宴席是不现实的。只要我们加强宣传,因势利导,加强监督,规范管理,就能不断改进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一)延伸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管触角,建立组织。乡镇一级成立食品卫生监管工作领导小组,由卫生、工商、公安等各级派出机构负责人参加。乡(镇)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项工作机构,制定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细则,依托乡镇食品第2页共4页药品监督管理所,明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人,加大对农村流动厨师的食品卫生安全培训工作。凡从事农村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