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养老险参保率理论思索VIP免费

农村养老险参保率理论思索_第1页
农村养老险参保率理论思索_第2页
农村养老险参保率理论思索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首先是2003年至2008年的新农保地方试点阶段。2006年XX省XX县区等县市区,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试点工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养老金由个人、集体和政府三方共同筹资,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应逐步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投入力度相应加大。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近2000个县市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有50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保险基金300多亿元,有300多万参保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其次是2009年至今的新农保中央试点阶段。2008年政府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开始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10年底已有27个省自治区的838个县和4个直辖市部分区县纳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覆盖面约为24%。至2011年新农保试点范围已扩大到40%的县,2012年新农保有望实现全国覆盖。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内容和试点地区实施现状新农保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在个人缴费方面,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在集体补助方面,有条件的村集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个人缴费、集体补助以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截至2010年5月,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27个省区800多个县和4个直辖市的部分地区已有5199万人参保,占试点地区16周岁以上农村人口总数的78%。以XX省试点为例2010年2月共有175.1万人登记参保,第1页共4页收缴养老保险费5.31亿元,参保率51.2%,截至2011年9月底全省已有106个试点,2160.9万人参加新农保,参保率为87.5%,基本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在试点的全覆盖。三、基于理论视角分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影响因素1.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主观因素。1.1农户特征。年长者的养老保险内在需求比年龄较小者强。年长者面临即将到来的老年生活对养老考虑较多,而年龄较小者与自己的老年相距较远,从而其养老保险内在需求较弱;文化程度高的农户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强度高于文化程度低的农户;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民对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农户对保障未来老年生活的月支出额的预期较高,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较强;土地耕地面积小的农户对农村内在需求较强,其自我养老保障能力差,从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强,相反较弱。1.2农民养老需求。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农民的养老需求宏观上呈现出迫切的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农民在养老需求的内容上要求越来越广泛;养老需求水平也随着农民生活水平和物价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农民的养老需求越迫切、需求内容越广泛、养老水平预期越高,其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可能就越强;反之较弱。1.3农民养老观念。养儿防老观念强的农民认为养老应该主要依靠子女,而不是自己或政府,通过自己缴纳保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弱;养儿防老观念较弱的农民对子女养老的期望较低,认为养老应该主要依靠自己或者政府,通过自己缴纳保费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较强。2.影响新农保参保率的客观因素。2.1制度设计。缴费水平,由于我国多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农民对养老保险缺乏了解,所以大多农民投保时都选择了最低的100元/年。从符合条件的参保人群分析,出现了年龄越小,参保率越低的状况。另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没有将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挂钩,缴费年限再长,基础养老第2页共4页金仍是55元,中青年参保积极性低于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发放存在缺陷,中央的基础养老金标准是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