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当前农村信用社面临着新一轮的重大改革,信用社也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针对农村信用社的现实状况,如何抓好“两个务必”,即:务必把效益搞上去,务必把不良贷款降下来,是我们当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合作金融组织,其经营活动必须讲究经济核算,提高经营效益,提高盈利水平。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农村信用社处于亏损局面,这样不利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和为“三农”服务,要改变目前经营亏损局面,就要充分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千方百计地增加收入,节约开支,减亏扭亏,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乘改革之势,深化经营管理创新,按市场规律办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这也是农村信用社在新一轮的改革和发展中争取主动,赢得先机的根本前提。本文就如何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效益加以探讨。一、以人为本,增强经营活力提高盈利水平,必须切实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好坏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必须要有一批素质高的经营管理人员,组建一个懂经营、善管理、作风正派,事业心强、业务技术精、文化素质高、政治素质好的领导班子。建立一支过硬的职工队伍,按照“减员增效”的原则,实行“三定”、“两聘”办法优化组合,增强职工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培育职工“爱岗敬业、爱社如家、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的敬业精神,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挖掘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要树立信心,发展自己才是硬道理。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问题,广大的基层干部职工不应该从决策者的角度过多地陷入体制的争论中,应从实践者的角度明确这样的认识:无论体制怎样确定,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和市场定位不会变,不断提高效益仍然是经营的核心。只有自身发展才是最可靠的,任何外部援助都不是无代价的,等、靠、要只能造成全行业的失败。第1页共8页二、高举支持“三农”大旗,依靠支农树形象,依靠支农谋发展,向支持“三农”要效益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就是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供金融服务。无论是XX县区的信用社还是农村的信用社都要按市场分工原则选择自己市场的定位,都要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把农村信用社建成农民银行、零售银行和社区银行。信用社的市场定位要突出“三农”、中小企业和个人业务,之所以这样定位都是由农村信用社的属性决定的,农村、农业、农民是信用社吸收存款的最佳客体,也是发放贷款的最佳载体,离开了“三农”,农村信用社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农”的定位,给农村信用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广阔的效益空间,如果说信用社把家门口的市场都放弃了,而去同大银行、大机构去争夺大客户,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在“小”处做“大”文章。目前,随着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将给农村信用社提高经营效益提供巨大发挥空间和发展潜力。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者要树立依靠支农树形象,依靠支农谋发展,依靠支农求效益的思想才能在经营过程中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三、加大资金组织筹集力度,增加低成本存款资金是“立社之本、强社之源”。农村信用社能否得到发展和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力量是否雄厚。农村信用社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服务,增强服务功能,把社会上闲置资金组织吸收到信用社中来,不断扩大存款规模,增强经营实力。为适应经营效益的要求,在注意存款规模增长的同时,还要注重存款结构优化,多吸收低成本存款,降低付息率。⒈面对各家金融机构组织资金工作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形势,教育和引导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提高认识,抢抓机遇,自我加压,创造性开展工作。农村信用社在资金组织上,要注重在抓巩固、抓落实、抓深入、抓稳定上下功夫,在千方百计壮大资金实力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筹资成本,坚持对公存款与储蓄存款并重,代理中间业务与传统业务并举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负债品种结构,适时推出符合农村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