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模式风险及商业银行营销技巧分析 国内商业银行营销商圈中小企业主要得益于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推动,与营销园区的中小企业、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商会的中小企业模式极为相似,都经历着由无到有的过程。 通过国内部分商业银行试点先行、借鉴国外中小融资经验等形式,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过渡,由国有银行向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信社过渡,银行营销商圈在质疑声中不断获得成长、营销服务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根据国外银行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经验,商业银行通过第三方实现中小企业市场开拓、深度营销,已经被行业认可。银行营销商圈内的中小企业正是凭借着商圈管理公司、基金公司、担保机构、企业联保等第三方服务,并且国内的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已经先后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通过营销商圈内的中小企业,获得中小金融业务的增长仅仅是时间问题。通过国内商业银行的不断实践、经验总结定会走向成功。 (一)商圈企业的主要风险 1、外部环境风险 通过调研了解,商圈内的中小企业和商户绝大多数都属于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偿债能力,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较大。 因此,银行客户经理在选择商圈内的中小企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商圈在城市中的经济地位,城市人口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同时,客户经理也需要考虑到商圈所在区域的产业经济发展结构,以及区域的产业结构、产业特色。例如,在我国东部沿海城市,有许多商圈内的中小企业多以对外批发为主,商圈内的中小企业经营受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影响较大,在中国出口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此类商圈内的中小企业外部环境较为复杂,风险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2、发展阶段风险 客户经理对商圈发展阶段的了解至关重要,商圈的发展程度将会严重影响营销中小企业的成功率、影响客户经理的工作业绩、以及信贷质量安全等。 通常,新建立的商圈,由于经营时间较短,无论从商圈知名度、企业代理品牌知名度、商圈客户流量、购买力等方面都严重制约着商圈内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商圈内的中小企业或商铺由于准备资金不足、经营管理经验欠缺,市场开拓能力有限,往往经营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出现倒闭或退出的现象。同时,由于商圈的刚刚成立,中小企业和商铺的负责人很难对未来的流水和盈利能力做出准确的判断,这将会严重影响银行客户经理对目标企业价值的准确评估。 相反,成熟商圈内的中小企业经营形态相对完善,处于快速成长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