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机遇更是挑战关于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思考一、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目的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中,我国对加工贸易一直是采取鼓励政策。但近年来开始向限制政策转变,最近转变的步伐开始加快。2007年7月23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布2007年第44号公告,在原来已公布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共计394个十位商品税号)的基础上,新公布了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原材料等产品,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占全部海关商品编码的15%。2007年11月22日,商务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对转移的重点加工项目给予提供贷款、利率优惠、债券承销在内的系列金融支持。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国家战略。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的主要目的我认为有三点:1.为了缓解目前的两大矛盾。即低成本“中国制造”引起的贸易纠纷的矛盾和外贸顺差过大引起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的矛盾。如瑞士普兰公司生产的t恤印了“f-u-c-kyouchina”,虽然很反动,引起我国驻德国和驻瑞士大使馆的强烈抗议,但也反映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制造”的典型恐惧心理。2.为了遏制“热钱”流入对国内经济带来的冲击。研究表明,加工贸易是“热钱”流入的主要渠道之一,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疯狂有“热钱”在其中推波助澜。3.为了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地区产业结构。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不升级,中西部地区不加快发展,国家竞争力难以提高和地区差别难以缩小将影响全国小康建设进程。二、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的机遇与挑战1.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为中西部地区提供的机遇第1页共5页机遇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中西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有了国家的具体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为了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宏观政策上已有明确导向,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有支持措施,此次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的指向就十分明确,对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大利好。第二个方面,为中西部地区扩大就业与出口(提供的税收较少)提供机遇。就业是中国的大问题,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就业岗位比较稀缺,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转移过去是候鸟型的,经济发展的类型是内源型的。现在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可能为解决就业和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机遇,劳动力可实现就地转移,经济可走外向型发展之路。2.我国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的挑战一是对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挑战。大规模的加工贸易产业进入很可能造成产业结构低层次的“路径依赖”。我省提出“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定位后,沿海产业向我省转移的步伐加快,但转移的多是低端产业。此政策出台后,沿海将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而我省从事劳动密集度高、技术含量较低的最终产品组装和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的势头将进一步强化,产品结构在价值链上处于低端和产业结构初级化的局面难以改观。处理不当将影响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对我省各级政府应变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挑战。中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现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形成了共识——加快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别是在近几年,中部其它省在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上下了真功夫,中部其它省fdi的快速增长说明前些年推动*经济增长的招式已不是“独门秘籍”,*利用利用外资规模在中部连续几年独占鳌头之后,现增速已减,今年1-10月的增长率为23%,远在安徽(130%)、河南(59%)和湖南(34%)之后,总量(27.31亿美元)也被湖南超越(27.58亿美元)。今后,中部其它省还会有更多的好招数,竞争也更激烈。三、抓紧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我省加工贸易新局面国家关于加工贸易政策的调整,对中西部地区来说既是机第2页共5页遇,也是挑战。我个人认为,无论从现实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是挑战大于机遇。如何抓紧机遇,迎接挑战,需要我们从经济发展规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人均生产总值1000-3000美元的阶段,是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最大的时期,既要解决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问题,又要解决产业结构的升级问题。从政府调控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