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海洋和海陆交替带地貌和沉积物一、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二、海陆作用交替带的地貌和堆积物三、海洋和海陆交替带研究的实际意义一、海洋环境地貌和沉积物(一)海岸地貌陆地和海洋的接触地带,称为海岸带,通常又称海滨。现代海岸带是由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组成海岸是指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带,其陆上界线是波浪作用的上限。潮间带是高低潮海面之间的地带。水下岸坡为低潮线以下,至波浪有效作用于海底的下限。其下界约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河口是海岸的海、河交互作用地区,具有特殊的水动力条件,形成三角洲陈旧和三角港地形,也是—个重要的生态环境。海洋环境分区与海岸带地形现代海岸带古海浅海岸带海岸线海滨线平均高潮线平均低潮线潮间带潮上带浪基面潮下带水下岸坡区海滩区海岸区外滨近滨海滨前滨后滨1、海岸带的水动力(1)波浪波浪要素与浪基面浪基面(水深=L/2):或r=0.5he-2a波长波长波高波高平均海平面平均海平面水深水深海底海底波峰波谷在水深不超过1/2波长的浅水区,波浪会因与海底之间的磨擦而逐渐变形直至破碎。浅水波非对称波非对称波对称波对称波波浪倾浪破浪波浪倾浪破浪底流底流激浪洗浪波浪在不同水深作用示意图海滩地形与波浪分带后滨近滨前滨倾浪带破浪带激浪带冲洗带平均低潮线肩顶滩肩滩脊沟槽卷波台阶滩面沿岸沙坝(2)潮汐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潮汐引起的海水的周期性水平流动称潮流。地球月球DCBA月球引力月地系统离心力引潮力(合力)涨潮: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落潮:海面下降,海水从海岸退回。高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低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潮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潮汐要素2、海岸地貌1)海蚀地貌海蚀作用(marineerosion):海水对海底或海岸岩石的破坏作用。分为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两种。根据海岸地形及岩石出露情况可分为:基岩海岸沙质海岸泥质海岸海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岩岸突出的海岬和基岩岸段。主要有海浪冲蚀引起重力崩塌形成的海蚀崖及海岬处海蚀崖受波浪冲蚀后退的过程中遗留下的海蚀桥和海蚀柱。海蚀崖上常有海蚀穴,它是古海平面的高潮面位置的重要证据(图8—7)。岩岸后退形成的海浪冲蚀水下基岩平台称波切台,它上升后成为海蚀阶地。底流把剥蚀海岸的物质带到波切台外靠海水一侧沉积下来形成波筑台基岩海岸的平衡剖面及其形成过程波筑台波切台海蚀崖海蚀礁海蚀洞海蚀柱北戴河小东山海滨波切台与岩脊滩基岩海岸的海蚀地形示意图海平面波筑台波切台海蚀槽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沟北戴河鸽子窝海蚀凹槽及海蚀崖北戴河老虎石海蚀穴北戴河鸽子窝海蚀岩垛及海蚀崖北戴河小东山海蚀地貌基岩海蚀过程模拟实验1基岩海蚀过程模拟实验2基岩海蚀过程模拟实验3基岩海蚀过程模拟实验4蜂窝状海蚀穴2)海积地貌(1)横向流堆积地貌海岸水下斜坡一般向海倾斜,斜坡上泥沙横向运动受波浪作用和颗粒的重力影响,由于斜坡上段水深小,波浪变形,泥沙的向岸运动(进流)的流速大大超过向海(退流)的速度,因此,泥沙主要向岸位移。①海滩是泥、砂、砾被激浪流堆积在岸边而成的向海微倾斜滩地。砾滩(pebblebeach):常发育在基岩海岸区,砾石磨圆、分选好,长轴平行海岸,扁平面向海倾斜。沙滩(sandbeach):陆源物质较丰富的地区,沙粒分选、磨圆极好、具明显的分带现象(近潮上带粗、潮下带细)。成分以石英为主,可达90%以上,次为长石、白云母、生物碎屑等。表面具有波痕、气孔、生物遗迹等构造,内部具交错层理构造。泥坪:地形平坦,沉积物主要为波浪带来的悬浮物(泥质),波浪作用微弱,由岸向海沉积物由细(泥)变粗(粉沙、细沙),具反分带现象。干旱地区则可发育盐类沉积,称萨布哈。水下斜坡与横向流堆积②水下沙堤:它大致与海岸平行分布,在波浪向海传播时,由于波浪不断发生局部破碎使能量降低,因而发生堆积,形成一条或数条水下堆积体,称之为水下沙堤。③离岸沙堤:它是露出水面以上,大致平行海岸的沙堤。沙堤断续连接留下潮流入口,其内即成泻湖。④水下堆积阶地:在水下岸坡的坡脚处,由向海移动的泥沙按密度、大小分选堆积而成。(2)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