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一门科学。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基础。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身体素质。通过《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幼儿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卫生现象,采取正确措施保证幼儿健康,同时提高自身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本课程开设 7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54 学时,实践教学 18 学时。二、 课程目标与要求:⒈ 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基本形态和结构;(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3)了解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因素及规律;(4)了解学前儿童一日生活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制度;(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内容;(6)了解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病因、表现及预防;(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症状、诱因及矫正。⒉ 能力目标(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三大规律;(2)能用正确方法测量幼儿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⒊ 素质目标(1)具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素质;(3)具备对实际问题处理应对能力素质;(4)具备较高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三、 课程内容设计及学时分配表:《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模块化,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向学生介绍学科知识,进行专业能力训练。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儿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