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地层施工工法及钻具选配三一重机工法研究院编制二零一五年七月淤泥层及砂层钻进及案例1回填土施工及案例2碎卵石层钻进及案例34石灰岩溶洞地层钻进及案例5硬岩地层钻进及案例集锦目录淤泥层及砂层钻进淤泥层及砂层钻进地质特点选型配置问题及对策案例分析淤泥层/砂层淤泥土外观一般呈灰黑、灰绿等暗淡颜色,或有臭味。力学上表现为软塑状态,具有高孔隙比、高含水率和高压缩性等特性,含水率多在50%以上,其抗剪强度极低,蠕变性强。淤泥类土多为近代滨海、湖泊、沼泽、河湾、废河道等地区沉积的一种特殊土类。沿海沉积分布较稳定,厚度较大。内陆湖盆地沉积的淤泥类土,沉积厚度较小,性质变化大。淤泥层淤泥层/砂层砂土是最常见的无粘性土,是指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一般颗粒较大,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组成。一般没有连结,呈单粒结构及伪层状构造,并有透水性强、压缩性低、压缩速度快等特点。细砂、粉砂土抗剪强度却较差,其工程性质也相对较差,特别是饱和细砂、粉砂土受振动后易液化。砂层淤泥层/砂层摩擦钻杆:淤泥质土及砂土层的力学强度低,因此对钻机的功率和加压力的要求都不高,摩擦杆就能达到施工要求;实际施工需要根据持力层的承载力和力学强度选择钻杆。双底捞砂斗:对于中大直径的桩孔,钻头选用双底双开门捞砂斗即可满足要求,对于直径小的孔可采用单开门双底土层捞砂斗(注意增开流水孔)。体开式钻斗:对于粘性较大,卸渣困难的小桩径淤泥地层可选择体开式钻头。钻机配置淤泥层/砂层钻进问题施工事故成桩质量漏浆孔壁坍塌埋钻扩径、超方泥浆含沙量高,灌注反浆慢沉渣过厚淤泥层/砂层解决对策妥善的护壁方式:高质量泥浆护壁、长护筒穿越不稳定地层淤泥层/砂层解决对策钻具选择:双底捞砂斗带流水孔、提开钻都解决淤泥卸渣困难问题淤泥层/砂层解决对策正确的操作方式:•转速慢、提钻慢、放钻慢,出现缩颈情况时多次空转扫孔;•为防止因渣屑粘糊包裹钻头侧壁造成吸钻和泄渣困难,每次钻深不要太大;•每次提钻应尽量避免扰动下层原生土层,防止打滑;•禁止一次钻进超深,造成埋钻。淤泥层/砂层工程概况时间:2011.11地点:江苏南京钻机:SR200C钻具:φ700土层双底捞砂斗、φ700单头双螺、φ900嵌岩双底捞砂斗、φ900单头单螺桩径:φ0.7、φ0.9米桩深:28-32米地质情况:1~2米为回填土层,2~20米为淤泥地层(16米以下为流塑状),20米以下为强-中风化砂质泥岩淤泥层/砂层现场问题淤泥层缩颈塌孔现象严重,无法成孔;最后几米硬岩层施工效率低;现场施工工序较混乱;淤泥层/砂层问题分析地层问题:淤泥层流塑性强,加上地下水水位高(稳定水位埋深在0.50~2.10米之间);钻具问题:钻头未开流水孔,加剧吸钻现象,保径齿最外圈尺寸太小,糊钻严重;操作问题:机手为求快,提放钻太快,且单斗进尺过多,溢钻严重;泥浆质量问题:泥浆质量不好,比重粘度数值均偏低,导致泥浆对孔壁的作用力太小,无法有效避免塌孔吸钻,且现场提钻补浆不及时。工序问题:现场工序混乱,条理性差,混凝土供应速度慢,停机时间长。护筒问题:护筒只有1.2米,太短,提钻时无法有效避免液面刮蹭筒壁,加剧塌孔现象。淤泥层/砂层问题对策增开泥浆回流槽,保持液面稳定添加纤维素和火碱提高泥浆质量淤泥层/砂层问题对策钻斗增开流水孔加长护筒长度到3米现场管理、工序衔接操作方式避免提钻泥浆液面下降导致的液面刮蹭孔壁。成桩工序衔接效率,单桩成孔完成以前做好下根桩放桩位工作,做好提前协调混凝土等工作。减小提钻钻底负压。1易吸钻地层,钻头慢提慢放减小单斗进尺深度,避免过度扰动泥浆和原生土层。淤泥层/砂层回填土层地质钻进回填土层地质钻进地质特点问题及对策贵州案例重庆案例回填土层回填土层地质特点回填土层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尤其重庆四川等地区此类工程较多,深度从几米到几十米不等。成分杂乱不一,主要由粘性土、砂或碎石组成,偶尔会遇到夹杂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等情况。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特点导致在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