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党心所思民心所向反腐倡廉,党心所思,民心所向。这是一个老话题,却又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拒腐防变是我们党继续长期执政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党的十七大再次把坚决防止和反对腐败作为全党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提出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旗帜鲜明、毫不动摇地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正视“最大危险”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一振聋发聩的论断,抓住了关键,击中了要害,实际上也指明了反腐败的严峻形势和现实任务。在脱离群众的种种表现中腐败的危害性最烈,危险性最大。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一些共产党刚执政时对腐败的危险还有所警惕,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推移,开始对腐败放松警惕,熟视无睹,甚至听之任之,直至积重难返,这是导致一些政党垮台、政权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党历来重视反腐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采取了果断的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最大危险”依然存在。从近年来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可以对“最大危险”的走势略见一斑:个人腐败向团伙、集团腐败发展,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一般干部发生腐败发展到中高级干部发生腐败;领导干部“傍大款”有增无减,与不法私营企业主进行权钱交易的现象趋于严重;干部人事工作领域和司法领域的腐败不断发生;腐败从一般经济领域向资金密集型的经济领域蔓延,经济发展的热点领域往往成为腐败案件的高发区,涉案金额越来越巨大;作案手段从使用传统的一般手段向使用高科技手段发展,作案方式更诡秘、更隐蔽;腐败与国际腐朽势力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些腐败分子与国外境外不法分子勾结作案,有的向国外境外转移赃款赃物潜逃国外。除此之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症久治不愈,在有些地方相当严重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现象,已经成为腐败的突出表现形式和影响我们事业发展的一大祸害。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来自腐败。腐败之所以为“最大危险”,就在于它对党具有极大的腐蚀性,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对人民利益具有极大的危害性。——腐败践踏党的先进性。我们党的先进性质、奋斗纲领和崇高宗旨,是通过一个个党员干部的模范言行和优良作风表现出来的,而党内的腐败分子及其腐败行为践踏党的纲领,亵渎党的宗旨,玷污党的形象,腐蚀党的肌体。如果党的性质和宗旨规定的是一套,某些党员干部的行为是另一套,那将是党的建设之大忌、执政党走向衰亡之渊薮。可见,反腐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绝非危言耸听。——腐败破坏经济建设。腐败分子不仅自己通过贪污受贿侵占国家资金,而且通过其他不正当手段,使国家巨额资金和大量财产流入不法分子手中。更为严重的是,腐败分子以权谋私,权力进入市场,直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破坏国家经济建设。倘若任其滋生蔓延,泛滥成灾,必将严重扰乱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导致国家经济的崩溃。——腐败危害精神文明。腐败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腐蚀性,如果不严加惩治,就会像瘟疫一般迅速传播,腐化堕落、骄奢淫逸、狎妓嫖娼、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贪赃枉法和各种违法犯罪就会充斥整个社会,从而使封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污染社会。——腐败破坏社会稳定。稳定与党风、政风是直接相关的。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损害党和政府的威信,削弱党和政府的凝聚力,使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离心离德,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纷争、动乱、乃至四分五裂。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察觉并告诫全党,如果不坚决搞好党风,进一步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可能出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大大小小的乱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