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光大延安精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1935年10月,党中央及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在刘志丹、谢子长领导下建立的原陕甘根据地和陕北根据地的基础上,创建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从此这块古老的黄土地就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从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我们党通过实践,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同时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培育起来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它的形成和发展对当时的中国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延安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得它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自古以来经济文化就落后,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苦,明代李自成起义就发源于此。当年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将这里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根据地,遇到了很多困难。部队经常缺粮,缺衣。寒冷的冬天战士穿的只是单衣,没有被盖,没有鞋穿,条件异常艰苦。面对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随时都可能流血牺牲。即使斗争这么残酷,革命者们丝毫没有惧怕,没有被吓跑,相反,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的大批革命志士、进步青年宁愿放弃优裕的生活条件,投奔到延安,凭的是他们对共产党的信任,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贞不渝,对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这种信念的忘我追求。当时国民党政府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节节败退。在国难当头的时刻,考虑的不是抗日救国,而是怎样保存实力,保全自己的统治地位,根本不考虑日本铁蹄下人民的死活。他们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把中国共产党看作眼中钉,肉中刺,不断对延安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和进攻。而当时只有几万人的中国共产党则坚信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她顾全大局,提出联合抗日。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靠着对这种信念的追求,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取得抗战胜利,很快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主要力量。根据地内社会风气高尚,广大军民精神饱满,政治民主,官兵平等,领导层廉洁,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也是大批爱国志士投奔延安的原因。难怪蒋介石在逃到台湾后说,国民党的失败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共产党没有那么多先进的武器,没有那么多国外援助,没有那么多资金。他们靠的是一种精神——延安精神,一种对共产主义事业的追求。延安精神不是书本上抄下来的理论,它是通过革命实践培育出来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经过考验的。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2011年四月,终于来到了这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延安。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太多秀丽的风光,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时时怀揣着奔赴延安、感受延安精神的冲动。当我踏上延安的土地,漫步于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参观了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憧憬着革命老区的朴实和神奇,缅怀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真是感慨万千。从儿时起,延安就一直是我心目中一块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土地,而今,我有机会到这块毛主席和老一辈革命家战斗和生活的地方,亲身感受一下延安精神而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高兴。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仰视那傲然耸立的巍巍宝塔,心中热血沸腾,久久无法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通过参观学习,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让我对延安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