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之“人心向背”》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情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对世界的宣誓。这样的宣誓真提气。治国理政,人心为本。于国家,是人心向背;于个人,是口碑官声。古往今来,人心向背这笔账,算的人不少,结果却是各异。唐太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崇廉戒奢,所以有大唐“贞观之治”;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有弱晋“八王之乱”。郑板桥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所以虽失其位而民怀之;和说“升斗小民、不过尔尔”,贪渎弄权,所以虽位极人臣却恶名难消。这个道理,党中央和大部分党员看得很明白。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便贯穿始终。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用“靠人民起来监督政府”回答了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我们努力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红利,这都体现了党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反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3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的账。”习近平总书记在片中已给出了答案。应该说,大部分党员都能把这笔账算得清清楚楚。但有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是高级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如专题片里的白恩培、周本顺、李春城等令人触目惊心的贪腐细节这样子的“公仆”,人民是绝不会和他们站在一起。对党和党员干部,人民的心中自有一杆秤,人心向背是最公正的砝码,也是唯一的砝码。人心一旦失去便很难再挽回。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一连串“老虎”的落马,让人既提气,又警醒。提气的是,党是动真格的。反腐无禁区、全覆第1页共4页盖,风气改善有目共睹,令人拍手称快;警醒的是,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决不能放松。正如片中所说,中国共产党赢得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但,不是一次选择就可一劳永逸。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必须常抓不懈,“有腐必惩”,让人民看到党的决心和效果。人心向背这笔账,必须时时算,日日算,常算常新。唯有如此,才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才能担负起党的历史责任。《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观后感“我盘腿功夫挺好。”习近平总书记到XX省XX县区骆驼湾村调研,走进贫困户老陶家,看老陶盘腿上了炕,自己也盘起了腿。这是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二集《以上率下》里的一个镜头,让人过目难忘。交谈间,总书记拿起半块儿馍馍放在嘴里咂摸,体验当地百姓生活的真实味道。在这,看不到领导,只看到亲人。盘腿一坐,温暖了百姓心头;嘴里一尝,尝出了百姓甘苦。不搞浮皮潦草,不做雾里看花;放下架子,弯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党员干部上的生动一课。而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这样的课总书记不止上了一次:出行不封路、不清场、不铺地毯、住普通套房、吃自助餐……总书记用持之以恒的行动为大家做了示范。镜头又闪过这样一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场,主席台上没了绿植和鲜花,政治局委员和会议代表坐在一起。昔日,委员高坐主席台与其他代表拉开了距离。更有甚者,咨询会成了部署会,讨论会成了传达会。而现在,少了居高临下,没了界限分明。委员们台下一坐,拉近了同志距离,打开了工作新局面。炕上一盘,台下一坐,“坐姿”里见出党风政风之变。“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践行中央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政治局其他同志身体力行。承诺得有底气。行动得够扎实。行是无言之师。党中央以上率下,带动全党风气逐步好转。官员架子小了,公款吃喝少了,高端白酒价格降了……一位清第2页共4页洁工说,他工作的小区有很多领导干部,以前逢年过节,垃圾箱堆满了礼盒和整箱整箱吃不完的水果,他自己吃水果不用花钱买。可他心里很鄙夷,恨不得戳这些人的脊梁骨。现在,礼盒少了,免费水果也没了,可他心里很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