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管酸中毒1概念因远端肾小管管腔与管周液间氢离子梯度建立障碍,或(和)近端肾小管对碳酸氢盐离子重吸收障碍导致的酸中毒,即为肾小管酸中毒(RTA)部分患者虽已有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但临床尚无酸中毒表现,此时称不完全性RTA2分类按病因和发病部位原发性、继发性近端肾小管型、远端肾小管型根据发病机理:遗传性与获得性按年龄:成人型、婴儿型3分类目前大都将肾小管酸中毒分为4型:Ⅰ型: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Ⅱ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Ⅲ型: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Ⅳ型: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4Ⅰ型RTA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腔液与管周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梯度,泌氢及生成氨减少,使氢离子滞留体内,致产生酸中毒5Ⅰ型RTA可能机制1.氢离子泵衰竭,即原发于肾小管氢泵功能衰竭,不能泌氢以建立梯度2.远端小管泌氢功能正常,但因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变化,已分泌入管腔的H离子很快扩散返回细胞内,因而不能保持梯度6泌H+障碍Na-K交换增多Na-H交换减少尿K增多尿Na+、HCO3增多血H+增多尿H+减少低K血症细胞外液减少代酸(高氯)碱性尿失K性肾病醛固酮增多肾浓缩功能差Na+、Cl-回吸收多动员骨Ca、P尿Ca、P增多入血缓冲周期性麻痹多饮多尿发育障碍佝偻病、骨软化尿钙溶解度下降PTH升高血钙低肾结石、肾钙化7原发性、家庭性及散发性: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有隐性遗传或特发性病例。多为先天性肾脏酸化功能缺陷,无明显系统疾病。Ⅰ型RTA原发性病因8原发性RTA-I型的临床特点可任何年龄发病,2岁以后症状明显多为散发,女孩多见呕吐、厌食、生长落后多饮、多尿、烦渴、便秘、脱水等表现佝偻病、骨软化、骨龄延迟、病理性骨折、骨痛等肾钙化(最早出现在1月婴儿)、肾结石不全型:仅有低血钾、肾结石等,无酸中毒。NH4Cl负荷试验阳性。9Ⅰ型RTA继发性病因药物所致:两性霉素B、锂、甲苯及氨氯吡咪。钙代谢紊乱:特发性尿钙增多症、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维生素D过多等。10Ⅰ型RTA继发性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高丙种球蛋白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桥本氏甲状腺炎、肝硬化。肾间质疾患:梗阻性肾病、肾移植排斥反应、海绵肾、止痛药性肾病、肾盂肾炎等11一、代谢性酸中毒: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婴儿型则生长发育迟缓Ⅰ型RTA--临床表现12二、电解质紊乱:远端肾小管泌H+能力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尿PH值不能降至5.5以下,尿钾、钠、钙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烦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状。尿钠排泄增加,血钠降低,为增加钠的回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加剧钾从尿中排出,易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患者常出现肌无力及软瘫现象,严重时常影响呼吸及导致心律失常。Ⅰ型RTA--临床表现13二、电解质紊乱:尿钙增多,常致血钙降低,可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促进对骨的消溶速率,且酸中毒的存在,骨中碱性矿盐被吸收,加重骨质脱钙,常表现为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尿钙排泄增多,肾小管泌H+功能低下,肾内易有钙结石形成,若引起梗阻,将加剧肾小管酸中毒的程度。Ⅰ型RTA--临床表现141.1.具有下列特征可诊断具有下列特征可诊断1)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2)低血钾症3)尿可滴定酸或(和)NH4+减少,尿PH>5.54)低血钙、低血磷、骨病、肾结石Ⅰ型RTA--诊断15氯化铵负荷试验氯化铵负荷试验::遇有不典型或不完全性肾小管性酸中毒给予氯化铵0.1g/kg体重,3小时后每小时留尿1次,共5次,尿PH值不能降至5.5以下则有诊断价值;亦可将上述剂量,连续服3天,第3天测尿PH值,尿PH值<5.5,亦为阳性结果。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161.防止诱发本病加剧的因素2.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a)a)补碱可口服补碱可口服碳酸氢钠碳酸氢钠11~~44gg,,每日每日33次;次;b)b)亦可给亦可给复方枸橼酸钠复方枸橼酸钠(枸橼酸钠(枸橼酸钠9898gg、、枸橼酸枸橼酸14140g0g,,加水至加水至1001000ml)500ml)50~~100ml/d100ml/d,,分次服。分次服。3.补充钾盐:1010%枸橼酸钾%枸橼酸钾((每每1000ml1000ml蒸馏水中蒸馏水中加枸橼酸钾及枸橼酸钠各加枸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