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每人只错一点点读后感VIP免费

每人只错一点点读后感_第1页
每人只错一点点读后感_第2页
《每人只错一点点》读后感■背景2004年1月13日,作为科考船的大副,赵文斌先生在巴西的桑托斯参观了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该公司门前立着一块高5米宽2米的石头,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葡萄牙文。当带领参观的巴西港务官员轻轻地用英语从头到尾念完了上面的文字,所有参观的人都沉默了。那是关于责任的,让人心情沉重的真实故事。下面刊发的就是石头上所刻的文字。当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达出事地点时,“环大西洋”号海轮消失了,21名船员不见了,海面上只有一个漂浮的救生电台有节奏地发着求救的摩氏码。救援人员看着平静的大海发呆,谁也想不明白在这个海况极好的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这条最先进的船沉没。这时有人发现电台下面绑着一个密封的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21种笔迹,上面这样写着:一水理查德。3月21日,我在奥克兰港私自买了一个台灯,想给妻子写信时照明用。二副瑟曼:我看见理查德拿着台灯回船,说了句这个台灯底座轻,船晃时别让它倒下来,但没有干涉。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离港,我发现救生筏施放器有问题,就将救生筏绑在架子上。二水戴维斯:离港检查时,发现水手区的闭门器损坏,用铁丝将门绑牢。二管轮安特耳。我检查消防设施时,发现水手区的消防栓锈蚀,心想还有几天就到码头了,到时候再换。船长:起航时,工作繁忙,没有看甲板部和轮机部的安全检查报告。机匠丹尼尔: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消防探头连续报警。我和瓦尔特进去后,未发现火苗,判定探头误报警,拆掉交给惠特曼,要求换新的。机匠瓦尔特。我就是瓦尔特。大管轮惠特曼。我说正忙着,等一会儿拿给你们。服务生斯科尼:3月23日13点到理查德房间找他,他不在,坐了一会儿,随手开了他的台灯。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点第1页共11页半,带苏勒和罗伯特进行安全巡视,没有进理查德和苏勒的房间,说了句“你们的房间自己进去看看”。一水苏勒:我笑了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克姆普后面。一水罗伯特:我也没有进房间,跟在苏勒后面。机电长科恩。3月23日14点我发现跳闸了,因为这是以前也出现过的现象,没多想,就将闸合上,没有查明原因。三管轮马辛。感到空气不好,先打电话到厨房,证明没有问题后,又让机舱打开通风阀。大厨史若:我接马辛电话时,开玩笑说,我们在这里有什么问题。你还不来帮我们做饭。然后问乌苏拉:“我们这里都安全吧。”二厨乌苏拉:我回答,我也感觉空气不好,但觉得我们这里很安全,就继续做饭。机匠努波:我接到马辛电话后,打开通风阀。管事戴思蒙:14点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岗位的人到厨房帮忙做饭,晚上会餐。医生莫理斯:我没有巡视。电工荷尔因。晚上我值班时跑进了餐厅。最后是船长麦凯姆写的话。19点半发现火灾时,理查德和苏勒房间已经烧穿,一切糟糕透了,我们没有办法控制火情,而且火越来越大,直到整条船上都是火。我们每个人都犯了一点儿错误,但酿成了船毁人亡的大错。看完这张纸条,救援人员谁也没说话,海面上死一样的寂静,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个事故的过程。后记。巴西海顺远洋运输公司的警示方式很有效,此后的40年,这个公司再没有发生一起海难。——摘自《中国安全生产报》2004年7月3日8版■感想通过此文,我们是否也可以懂得一些教育的方式方法。巴西人并没有进行空洞的说教,并没有高喊口号,而只是介绍了事故的过程和真相,然而却取得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整天念叨“三个代表”,然而真正能做到、能实践的又有几人。我们整天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然而真正爱国的又能占多大比例。我们嘴上高喊安全口号,然而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又是几何。所以,做工作一定要实实在在,千万不要有马虎应付的思想,第2页共11页并且要人人抓安全、管安全,人人不违章。这一案例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任何一些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灾难。《每人只错一点点》读后感今年元月12-13日,我参加了市安监总局组织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复训班,在培训期间听老师说起《每人只错一点点》的故事。这是我第二次听这个故事,第一次是在安全生产报上,当时印象不深;这次之所以非常深刻,主要是我刚从生产转到管安全工作...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